如果一审庭审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并且刑事案件的量刑适当,那么二审庭审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抗诉,维持原判。
直接改判有两种情况:(1)如果一审庭审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量刑不当,那么二审庭审应当改判。(2)如果一审庭审认定事实不清楚或证据不足,经过二审庭审查明事实后可以直接改判。
发回重审也有两种情况:一是如果一审庭审认定的事实不清楚或证据不足,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二是如果发现违反刑事诉讼法第191条规定的违反诉讼程序情形之一,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这些违反诉讼程序情形包括:(1)违反有关公开审判规定的;(2)违反回避制度的;(3)剥夺或限制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4)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的;(5)其他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判的。
一审和二审在性质上有区别,因为审判依据和审判任务不同。一审是行使对行政案件的一审管辖权,其性质是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审查;而二审是基于上一级人民法院对下一级人民法院的审判监督权,其性质是对第一审裁判合法性的审查,是将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方的特定争议最终予以解决。
第二审程序是基于当事人行使上诉权而发生,而第一审程序是基于原告行使起诉权而发生。
一审法院审查的对象是被告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仅对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和相关的行政法律关系进行审查;而二审法院审查的范围除此以外,还包括对一审裁判是否正确的审查,即对具体行政行为和一审裁判的双重审查。
一审中的原告和被告地位是固定的,有资格限制,提起诉讼并引起第一审程序的原告是行政对方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而二审中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并不固定,没有资格限制,原审中的原告、被告、第三人既可以充当上诉人,也可以充当被上诉人。
一审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一律实行开庭审理,包括公开和不公开开庭审理;而二审中,除应采取开庭审理方式外,如果人民法院认为事实清楚,可以实行书面审理。
一审判决针对具体行政行为的质量,可以作出维持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判决、撤销判决、确认判决、限期履行法定职责和变更判决等;而二审判决则限于维持原判和依法改判两种,并可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法院重审。
一审案件的审理期限和二审案件的审理期限不同。
民事诉讼一审未开庭直接二审是否合法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直接进行二审是违反程序的。民事诉讼二审流程包括立案、开庭、当事人的履行义务和申请再审等环节。二审法院对上诉或抗诉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当事人陈述在认定案件事实中的矛盾认定标准。一方面,需慎重采用当事人的陈述,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需与其他证据相互补充。另一方面,不应夸大或弱化当事人的陈述效力,法官不应仅凭当事人陈述的前后矛盾等情况直接判断案件事实真伪。同时,法官在庭审中的
民事案件的审理时间及相关规定。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在六个月内审结,特殊情况可延长;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在三个月内审结。上诉案件审理对判决的应在三个月内审结,对裁定的应在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在三十日内或公告期满后审结。
江歌案庭审临近时,华人境外犯罪中国法律能否对其进行追责的问题。依据我国刑法,境外犯罪的追诉权仍然存在,但犯罪嫌疑人必须回国。具体到江歌案,如果刘鑫的前男友回国,将由相关法院进行管辖。同时,文章还批评了江歌案中的网络暴力现象,指出网络舆论应关注事件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