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诉的提出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向相应级别的人民法院提出的行为。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提出抗诉;上级人民检察院可以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提出抗诉;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不得直接提出抗诉,只能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
抗诉的方式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提出抗诉时采取的具体方式。人民检察院决定对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提出抗诉时,应当制作抗诉书。抗诉书是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提出抗诉的法律文书,也是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监督权引起对抗诉案件再行审理的法律文书。抗诉书中应当明确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和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抗诉案件的原审法院及其判决、裁定的编号和生效情况,抗诉的事实和理由,以及提出抗诉的时间。如果有证据,人民检察院在提交抗诉书的同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或者提供证据来源。
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再审。即只要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人民法院就应当直接进行再审,无需由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
一、接受抗诉及对案件再审时的法院的审级
再审程序是一种补救程序,并非每个案件都需要经历,也不是一审程序和二审程序之外的第三审程序。因此,人民法院对抗诉案件进行再审并不增加审级。人民法院接受抗诉及对案件再审时的法院审级,主要是指人民检察院按照再审程序向哪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由哪级人民法院接受抗诉并对抗诉案件进行再审。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再审,并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席法庭。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在人民法院再审时,人民法院有责任通知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席法庭,以监督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处理。同时,由于案件是基于抗诉而进行再审的,人民检察院也应当派员出席法庭,以确保检察监督权得到完整实施。
关于变更诉讼请求时间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民诉法意见》和《民诉证据规定》,原告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需在法庭辩论结束前和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但实践中存在争议和宽松处理的情况。对于变更诉讼标的和诉讼标的额的不同情况,需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交通事故赔偿诉讼的法定程序。该程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进行,包括起诉条件、起诉状的递交以及调解程序等步骤。起诉需符合相关条件,起诉状可书面递交或口头起诉并由法院记录。适合调解的纠纷可先行调解,除非当事人拒绝。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步骤,包括上诉的方式、审理的方式以及审理结果等。第二审程序是对第一审人民法院未生效的判决或裁定进行审理的法律程序,必须遵循一定步骤和方式。上诉可以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提出,审理则包括开庭审理和不开庭审理两种方式。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的审
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期限和庭审程序。普通程序的案件审理期限通常为立案后六个月内,而简易程序则为四十五天内。庭审程序包括开庭准备、开庭审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和合议庭评议等环节。其中,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是核心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