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歌案庭审临近,华人境外犯罪中国法律能否对其进行追责
依据我国刑法第十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本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就江歌案件而言,刘鑫的前男友如果在日本受到刑事处罚后,我国司法机关仍可依法对其享有追诉权。
但追诉权行使的一个充要条件是:犯罪嫌疑人回到中国。只有犯罪嫌疑人本人在国内,才能适用刑法第十条的规定。依据最高法《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八条规定:由其入境地或者离境前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被害人是中国公民的,也可由被害人离境前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具体到该案,如果刘鑫的前男友回到中国,在追究其刑事责任时,则由其入境地或离境前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也可以由被害人江歌离境前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因此,可以进行追责,但是需刘鑫的前男友回国。
二、关于江歌案的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是一种不用负责的廉价英雄主义
这次江歌遇害案引发网络舆论,大家的关注点有点儿“跑偏了”。首先江歌遇害案将于2017年12月11日在东京开庭审理,案件具体细节尚不清晰,事件真相还需再等一等。另外,事件的罪魁祸首是陈世峰,江歌母亲和刘鑫其实都是受害者,大家的关注点应该放在庭审上。庭审结束后,嫌犯和受害人的供词都会被曝光,刘鑫有没有如实陈述事件真相,江歌母亲有没有无理的诉求,都会一清二楚。
纵观这次舆论热潮,刘鑫在事后的处理方法上是存在一些不妥,网络上谴责者、谩骂者也占到了多数,但笔者想说这种“一如既往”的偏激评论对事件发展或案件审理来说没有一点帮助。在人人面前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网络道德谴责乃至网络暴力实则是一种不用负责任的廉价英雄主义,有时候大家只是简单地发泄情绪,却忽视了事件真正该关注的地方。网络时代,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理性,在事件真相到来之前,不要被任何情绪消费,网络舆论也是一把“尖刀”,使用不当也会给人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
三、在他国发生刑事犯罪所在国具有优先管辖权
根据属地管辖原则的相关规定,一国公民在他国发生刑事犯罪,应按照犯罪发生地国法律优先的原则进行处理,即犯罪发生地所在国具有优先管辖权。
以江歌案为例,该案发生在日本,即使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同为中国人,也会根据属地原则,依据日本的刑事法律对其行为进行审判。属地原则,也因此被称为域外犯罪选择适用管辖的“黄金原则”。因此,华人在国外遭遇犯罪分子侵害时,应该及时报警,向当地司法机关陈述犯罪事实,依据当地法律使罪犯受到应有惩处。
犯罪嫌疑人送检前是否一定会被捕的问题。案件移送检察院并不表示犯罪嫌疑人必定被逮捕,逮捕与审查起诉无必然联系。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将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若有逮捕需求,需提交逮捕申请并经过检察院审批。检察院审查逮捕时,可讯问犯罪嫌疑人及询问证人,辩护
中国民事案件中上诉程序的相关法律规定。文章介绍了上诉到开庭的时间没有明确规定,但第二审审结期限有限。同时详细阐述了民事案件上诉的条件,包括原告与案件的直接利害关系、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以及案件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围和管辖等。文章还指出
民事诉讼案件开庭时间的相关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开庭时间与送达和适用程序有关。简易程序案件当事人收到应诉材料后15日内开庭,普通程序案件需30天后开庭。对于被告下落不明的案件,公告送达期限为60天。民事案件立案及开庭时间具体程序包括立案通知、答辩
法庭审理笔录的重要性及其相关法律规定。法庭审理笔录是记录法院裁判案件全部审判活动的书面材料,真实反映庭审过程,具有法律依据。书记员需按法律规定记录法庭审理活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权申请补正笔录。法庭笔录应当在庭审过程中当庭宣读,并在确认无误后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