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送起诉状和答辩状
人民法院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向被告发送起诉状副本,被告收到起诉状副本后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收到答辩状后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给原告。2.告知当事人诉讼权利和义务
人民法院应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告知当事人相关的诉讼权利和义务。这包括:委托诉讼代理人、申请回避、收集和提出证据、进行辩论、请求调解、提起上诉、申请执行、查阅或复制案件材料、自行和解等诉讼权利;原告可以放弃或变更诉讼请求,被告可以承认或反驳诉讼请求并有权提起反诉等诉讼义务。3.组成合议庭
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依法组成合议庭。合议庭成员应在开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到案件审结期间全程参与,并对全案审理负责,以充分发挥合议庭的作用,保证办案质量。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应在三日内告知当事人。4.审核诉讼材料,调查和收集证据
合议庭成员要认真审核诉讼材料,并轮流阅卷。通过阅卷,确定双方当事人争议的焦点,明确下一步需要收集哪些必要的证据和需要进一步查证的内容,以便做好其他准备工作。调查和收集必要的证据是审理前准备工作的重要部分。在民事案件中,当事人的举证责任是非常重要的。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请求和需要证明的事实必须提供证据。若当事人无法提供证据且法院也无法收集到证据,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将承担败诉的法律后果。因此,当事人的举证和法院的调查和收集证据相结合,是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特点。犯罪嫌疑人送检前是否一定会被捕的问题。案件移送检察院并不表示犯罪嫌疑人必定被逮捕,逮捕与审查起诉无必然联系。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将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若有逮捕需求,需提交逮捕申请并经过检察院审批。检察院审查逮捕时,可讯问犯罪嫌疑人及询问证人,辩护
中国民事案件中上诉程序的相关法律规定。文章介绍了上诉到开庭的时间没有明确规定,但第二审审结期限有限。同时详细阐述了民事案件上诉的条件,包括原告与案件的直接利害关系、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以及案件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围和管辖等。文章还指出
民事诉讼案件开庭时间的相关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开庭时间与送达和适用程序有关。简易程序案件当事人收到应诉材料后15日内开庭,普通程序案件需30天后开庭。对于被告下落不明的案件,公告送达期限为60天。民事案件立案及开庭时间具体程序包括立案通知、答辩
法庭审理笔录的重要性及其相关法律规定。法庭审理笔录是记录法院裁判案件全部审判活动的书面材料,真实反映庭审过程,具有法律依据。书记员需按法律规定记录法庭审理活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权申请补正笔录。法庭笔录应当在庭审过程中当庭宣读,并在确认无误后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