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规定,小额诉讼是一种属于简易程序的诉讼方式。在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时,适用一审终审的诉讼制度,同时根据当事人是否变更诉讼请求、提出反诉等情况,适用简易程序的其他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二百七十一条:人民法院审理小额诉讼案件,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的规定,实行一审终审。
第二百七十二条: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规定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是指已经公布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一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在上一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公布前,以已经公布的最近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准。
第二百八十条:因当事人申请增加或者变更诉讼请求、提出反诉、追加当事人等情况,致使案件不符合小额诉讼案件条件的,应当适用简易程序的其他规定审理。如果案件应当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可以裁定转为普通程序。在适用简易程序的其他规定或者普通程序审理前,双方当事人已确认的事实,可以不再进行举证、质证。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以下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
结婚时间短,财产争议不大的离婚案件,或者当事人婚前患有法律规定不准结婚的疾病的离婚案件。
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只是给付时间和金额上有争议的赡养费、扶养费和抚育费案件。
确认或者变更收养、抚养关系,双方争执不大的案件。
借贷关系明确,证据充分和金额不大的债务案件。
遗产和继承人范围明确,讼争遗产数额不大的继承案件。
事实清楚、责任明确、赔偿金额不大的损害赔偿案件。
事实清楚、情节简单、是非分明、争议焦点明确、讼争金额不大的其他案件。
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审理期限和特点。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在立案后三个月内完成审结,具有起诉方式简便、受理程序简便、传唤方式简便、审判组织简便、庭审程序简便、审限短和重视调解等特点。
我国法律中对于民事诉讼时效及诉讼期限的相关规定。民法通则规定诉讼时效期间分为一般情况和特别情况,并明确了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民事诉讼法则规定了审理期限和上诉程序的具体时间限制,包括普通程序案件、简易程序案件以及对判决和裁定的上诉案件的审理期限,以及上
民事诉讼中的审理期限问题。对于普通程序案件,审理期限为六个月,可以延长;简易程序案件则应在三个月内完成审结。交通事故法庭在开庭前会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开庭时按照一定程序进行法庭调查和辩论。期间如出现法定事由,案件会延期审理。最后,法院根据案件
民事案件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是否可以退还诉讼费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规定,原告在宣判前可提出撤诉申请,如果申请被法院准许,可以减半收取案件受理费。对于已按普通程序交纳的诉讼费,将退还一半;而简易程序则不再退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