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规定,小额诉讼是一种属于简易程序的诉讼方式。在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时,适用一审终审的诉讼制度,同时根据当事人是否变更诉讼请求、提出反诉等情况,适用简易程序的其他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二百七十一条:人民法院审理小额诉讼案件,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的规定,实行一审终审。
第二百七十二条: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规定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是指已经公布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一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在上一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公布前,以已经公布的最近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准。
第二百八十条:因当事人申请增加或者变更诉讼请求、提出反诉、追加当事人等情况,致使案件不符合小额诉讼案件条件的,应当适用简易程序的其他规定审理。如果案件应当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可以裁定转为普通程序。在适用简易程序的其他规定或者普通程序审理前,双方当事人已确认的事实,可以不再进行举证、质证。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以下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
结婚时间短,财产争议不大的离婚案件,或者当事人婚前患有法律规定不准结婚的疾病的离婚案件。
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只是给付时间和金额上有争议的赡养费、扶养费和抚育费案件。
确认或者变更收养、抚养关系,双方争执不大的案件。
借贷关系明确,证据充分和金额不大的债务案件。
遗产和继承人范围明确,讼争遗产数额不大的继承案件。
事实清楚、责任明确、赔偿金额不大的损害赔偿案件。
事实清楚、情节简单、是非分明、争议焦点明确、讼争金额不大的其他案件。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二审程序,特别是涉及人民陪审员参与的情况。在发回重审或再审的案件中,需按一审程序组成合议庭并要有陪审员参与。简易程序由一名审判员独任审理,而二审案件则由审判员组成。文章还详细描述了二审的立案、开庭等流程。
《行政处罚法》关于简易程序的相关规定,包括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条件和程序、不服处罚决定的救济途径、罚款收缴制度,以及在特定情况下当场收缴罚款的情形。对于边远地区的罚款收缴困难也进行了说明。最后,文章提及法院在判决前要求当事人提供证据,并在查明事实的
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所需满足的条件,包括违法事实确凿、具备明确的法定依据以及处罚较为轻微。同时,也提及了《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被告确定的相关规定,如复议机关的处理方式、委托组织的行为和行政机关撤销等情况下的被告确定。
民事诉讼案件开庭时间的相关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开庭时间与送达和适用程序有关。简易程序案件当事人收到应诉材料后15日内开庭,普通程序案件需30天后开庭。对于被告下落不明的案件,公告送达期限为60天。民事案件立案及开庭时间具体程序包括立案通知、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