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出现了人、财、物的大流动,刑事案件的数量呈现增长趋势。与此同时,案件的复杂性也在增加,出现了案件“两极分化”的现象。为了解决案多人少的矛盾,提高刑事审判的效率,有必要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最高人民法院肖-扬院长强调了“公正与效率”作为21世纪人民法院的工作主题。各级人民法院都将追求公正与效率作为工作的中心。为了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改革开放的需要,以及社会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有助于实现“繁、简分流”,集中力量审理重大、疑难案件。
当前我国审判力量相对不足,案多人少的问题突出。虽然一些基层法院已经实行了“普通程序简易审”,但仅仅适用于事实清楚、案情简单、证据充分且被告人认罪的案件,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案多人少的矛盾,需要在提高效率上下功夫,深化刑事审判改革,适当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针对我国刑事审判实践中案多人少的实际情况,以及刑诉法对简易程序适用条件的严格限制,可以考虑适当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不仅仅按照刑期来确定是否适用简易程序,而是应根据具体案件情况来确定是否适用简易程序。
建议修改《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四条第(一)项,将适用简易程序的刑期条件适当增加。建议修改为:“对依法可能判处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的公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被告人对公诉机关的指控无异议的”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
通过对适用简易程序的刑期条件的适当增加,可以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大幅度提高刑事审判的效率和当庭宣判率,缩短办案周期。同时,也有利于调动法官庭审的积极性,将主要精力转移到庭审上,真正实现开庭审理。这对提高法官的思维能力和当庭质证能力非常有利,以实现人民法院“公正与效率”的工作主题。
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审理期限和特点。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在立案后三个月内完成审结,具有起诉方式简便、受理程序简便、传唤方式简便、审判组织简便、庭审程序简便、审限短和重视调解等特点。
关于委托送达是否计入审理期限的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民事、行政案件的通知当事人的方式多样化,包括电话通知和传票送达等,但通知期间不计入审理期限。简易程序审理案件时,法院可以通过简便方式传唤当事人开庭或调解,
小额诉讼程序的当事人同意问题。人民法院审理小额诉讼案件时,适用的是简易程序,当事人的同意并非必要条件。文章还解释了相关法律规定,包括案件适用范围和标的额限制等,涉及离婚案件、债务案件、继承案件等均可适用简易程序审理。
交通事故简易程序中的法律适用问题。文章介绍了事故现场处理程序和自行撤离现场后的协商赔偿程序,包括交通警察在事故现场需要记录的信息以及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同时,文章还涉及了交通事故简易程序签字后的起诉问题,包括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时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