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是处于平等对抗地位、有纠纷的双方向处于中立地位的裁判方告诉其纠纷,并请求裁判方解决其纠纷的活动。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可以不派员出席法庭。被告人可以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和辩护。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席法庭的,经审判人员许可,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可以同公诉人互相辩论。
与审理对象相关的概念是诉讼客体。诉讼客体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和当事人的全部诉讼活动共同指向的目标。审理对象则是指需要通过诉讼程序予以解决的具体问题和事项,是诉讼客体的载体。就整个刑事诉讼过程而言,刑事诉讼法律关系中的各项权利和义务都同查清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密切相关。因此,刑事诉讼的客体就是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该客体贯穿于刑事诉讼活动始终,无论是立案、侦查、起诉,还是一审、二审、再审,其诉讼客体均相同。而审理对象在不同的审理阶段各异。例如在一审中是指被告人犯罪的主客观事实,再审中是指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司法机关认为确有错误的判决和裁定,具体包括判决和裁定所认定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
法院的审判活动围绕着审理对象展开,决定了审理结果必须是对审理对象的处理结论。在刑事再审程序中,面对着可能存在错误的生效裁判,在再审程序终结时应当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或者认定原有裁判是正确的,或者认定原有裁判不正确并进行改判,或者公诉机关请求撤回抗诉(而非撤回起诉),法院审查后予以准许(再审案件公诉机关能否撤回抗诉,法律无规定,笔者认为由公诉机关抗诉而启动的再审程序,其可以撤回,法院主动启动的再审程序,其无权撤回)。本案中,如果允许公诉机关撤回起诉,这种审理结果显然偏离了再审的审理对象,对原有生效裁判没有任何的交待。
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审理期限和特点。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在立案后三个月内完成审结,具有起诉方式简便、受理程序简便、传唤方式简便、审判组织简便、庭审程序简便、审限短和重视调解等特点。
交通事故简易程序中的法律适用问题。文章介绍了事故现场处理程序和自行撤离现场后的协商赔偿程序,包括交通警察在事故现场需要记录的信息以及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同时,文章还涉及了交通事故简易程序签字后的起诉问题,包括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时的处理方式
行政处罚的定义与范围,包括简易和一般程序的运用以及行政监督的重要性。行政制裁的实施是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进行的,其中包括对轻微违法行为的简易程序和对重大违法行为的集体讨论决定。同时,加强行政处罚的监督制度也是必要的,以确保公正和透明。
刑事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被控涉嫌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国家为了追究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进行立案侦察、审判并给予刑事制裁的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第二百一十五条 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