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程序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第一审程序之一,适用于那些案情较为简单、证据确实充分、处罚较轻的公诉或自诉案件。具体适用范围包括:
此外,我国民事诉讼法也规定了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即适用于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件。
自诉是指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以及他们的诉讼代理人在法定的起诉时效期限内,可以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起诉。一般以书面形式提起自诉,即制作并呈递刑事自诉状。但如果自诉人书写自诉状有困难,可以口头告诉,由法院工作人员作出告诉笔录,向自诉人宣读,自诉人确认无误后,应签名或盖章。
自诉状或告诉笔录应包括以下内容:
人民法院应在收到自诉状或口头告诉后的第二天起15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并书面通知自诉人或代为告诉的人。对于已立案但经审查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如果自诉人无法提供补充证据,法院应劝说自诉人撤诉或裁定驳回起诉。但如果自诉人再次提供足以证明被告有罪的新证据并再次起诉,人民法院应予以受理。
《行政处罚法》关于简易程序的相关规定,包括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条件和程序、不服处罚决定的救济途径、罚款收缴制度,以及在特定情况下当场收缴罚款的情形。对于边远地区的罚款收缴困难也进行了说明。最后,文章提及法院在判决前要求当事人提供证据,并在查明事实的
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所需满足的条件,包括违法事实确凿、具备明确的法定依据以及处罚较为轻微。同时,也提及了《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被告确定的相关规定,如复议机关的处理方式、委托组织的行为和行政机关撤销等情况下的被告确定。
行政处罚在信用记录中的时效以及行政处罚决定书的相关内容。根据不同案件的性质,行政处罚在信用记录中的保留时间有所不同。同时,行政处罚决定书的生效时间、内容、罚没款的收缴及救济途径等也做了详细说明。
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理期限。第二百二十条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内审结;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