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简易程序的人民法院限于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派出法庭包括固定设立的人民法庭和临时派出的法庭,旨在便于审理案件。
适用简易程序仅适用于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
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必须是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件。事实清楚指当事人对争议事实的陈述基本一致,并能提供可靠证据,无需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即可判明事实的真伪;权利义务关系明确指责任承担者和权利享有者的身份明确;争议不大指当事人对案件的是非、责任及诉讼标的争执无原则性分歧。
对于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如果当事人各方自愿选择适用简易程序,并经人民法院审查同意,可以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法院不得违反当事人自愿原则,将普通程序转化为简易程序。这一规定是《简易程序规定》新增的内容,充分体现对当事人自主选择简易程序的尊重。
根据《简易程序规定》第3条规定,当事人对适用简易程序提出异议,如果法院认为异议成立,或者在审理过程中发现不宜适用简易程序,应将案件转入普通程序审理。
以下情形不得适用简易程序:
对于被告下落不明的案件,需要采用公告送达的方式,即需公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和开庭传票。一次公告需要六十天,而简易程序的审限仅为三个月且不得延长,因此这类案件不适合使用简易程序。
发回重审的案件往往存在事实认定或诉讼程序上的错误。为保证审判质量,不适宜再适用简易程序审理。
涉及到人数众多的一方或双方当事人的民事案件,因涉及到众多人的民事权益,不适宜使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
应适用审判监督程序的民事案件,如果生效裁判存在错误或生效调解协议违反自愿原则或内容违法,为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和案件公正审判,不得再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而应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的案件属于非诉讼案件,而简易程序仅适用于诉讼案件,因此不得适用简易程序。
人民法院认为不宜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的案件,也不得适用简易程序。
人民陪审员参加庭审的情形,依据相关法律,涉及群体利益、公共利益及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案件需陪审员参与。对于可能判处重刑及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将由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七人合议庭审理。此外,还介绍了刑事简易程序的特点,包括仅适用于基层法院、适用于第一审
独任审理的适用情形。包括基层人民法院及派出庭用简易程序审理的一审案件、特别程序(选民资格和重大疑难案件除外)、非讼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中的除权判决程序除外)等适用独任审理的情形,并明确了适用独任审理的法院为基层法院及派出法庭,同时指出简易程序适用于审判
我国民事诉讼中一、二审案件的合议庭审理要求。对于一审案件,如案件事实清楚、简单、标的额不大,可采用简易程序审理。二审案件必须组成合议庭审理,但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不开庭审理,如上诉请求不成立、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错误等。
民事诉讼中的审理期限问题。对于普通程序案件,审理期限为六个月,可以延长;简易程序案件则应在三个月内完成审结。交通事故法庭在开庭前会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开庭时按照一定程序进行法庭调查和辩论。期间如出现法定事由,案件会延期审理。最后,法院根据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