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审判监督程序 > 公开审理能录像吗

公开审理能录像吗

时间:2025-02-02 浏览:7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4553
在进行案件审理的时候,很多都是采用公开审理的方式。那么对于进行公开审理的时候可以录像吗?很多人对于这个问题没有清楚的了解,我们需要从法律的角度上来进行分析。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公开审理能录像吗

一、庭审录音录像的要求

根据《关于庭审活动录音录像的若干规定》,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第一审普通程序和第二审程序的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时,应当全程同步录音或录像。对于简易程序及其他程序案件,则根据需要进行录音或录像。巡回审判等不在审判法庭进行的庭审活动,如果不具备录音录像条件,可以不进行录制。

二、录音录像设备的安装

人民法院应当在审判法庭安装录音设备,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安装录像设备。根据实际需要,人民法庭可以在部分审判法庭安装录音或录像设备。

三、录音录像的录制和记录

庭审录音录像应由书记员或其他工作人员自案件开庭时开始录制,并告知诉讼参与人,直至闭庭时结束。除休庭和不宜录音录像的调解活动外,录音录像不得间断。书记员应将庭审录音录像的起始、结束时间以及是否间断等情况记录在法庭笔录中。

四、核对和补正

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对法庭笔录有异议并申请补正时,书记员应播放录音录像进行核对和补正。如果不予补正,应将申请记录在案。

五、录音录像的存储和使用

人民法院应使用专门设备存储庭审录音录像,并将其作为案件材料存入案件卷宗,如光盘等形式。如果当事人、辩护人、代理人等具备在人民法院查阅条件,应将录音录像存入案件卷宗的正卷。未经人民法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拍录或传播庭审录音录像。庭审录音录像的保存期限与案件卷宗的保存期限相同。

六、保证录音录像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人民法院应采取叠加同步录制时间或其他措施,以保证庭审录音录像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于毁损庭审录音录像或篡改其内容的行为,将追究相应的行政或法律责任。如果因设备、技术等原因导致庭审录音录像内容不完整或不存在,负责录制的人员应提供书面说明,经审判长或庭长审核签字后附卷。内容不完整的庭审录音录像仍应存储并入卷。

七、庭审录音录像作为证据

在庭审中,如果诉讼参与人或旁听人员违反法庭纪律或有关法律规定,破坏法庭秩序或妨碍诉讼活动顺利进行,庭审录音录像可以作为追究其法律责任的证据。

八、调查核实庭审活动

如果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认为庭审活动不规范或存在违法现象,人民法院应结合庭审录音录像进行调查核实。

九、调阅庭审录音录像

人民法院院长、庭长或纪检监察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调阅庭审录音录像。调阅不公开审理案件的庭审录音录像时,应遵守有关保密规定。

十、制定本规定

高级人民法院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在庭审录音录像的技术、管理、应用等方面制定本规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醉驾从抽血到服刑的时间:法律规定和程序

    醉酒驾驶机动车构成危险驾驶罪的相关法律规定和程序。文章指出,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从抽血到服刑的具体时间,而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公安机关将进行侦查和拘留,人民检察院会审查并作出决定,人民法院将审理并宣判。各环节的时间因案件性质、复杂程度等有所不同。

  • 法院超过审理期未判决的处理方式

    法院超过审理期限未判决的处理方式。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可向上一级法院或检察机关申请司法监督程序。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应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如有特殊情况可延长,但须经相关领导批准。当事人可在特定情况下向检察机关申请检察建议或抗诉,如被驳回再审申请、法院逾

  •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其中涉及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证据审查机制、案件审理程序以及审核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内容。通知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程序公正、审判公开等原则,并明确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来

  • 第三编 审判

    审判的组织形式和第一审程序的相关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同级别的人民法院审判案件时,应当组成合议庭或独任庭进行。合议庭成员人数需为单数,由院长或庭长指定审判长。审理案件时,应当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或个人隐私的案件除外。对于

  • 交通事故赔偿保险公司应该赔偿哪些费用?
  • 正式听证前有哪些预备程序
  • 女子骑车逆行 撞伤他人被判全责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