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审是根据审判监督程序,对已经生效的错误判决和裁定进行重新审理的程序。递交再审申请书时,应当包括以下材料:
再审申请书应当清楚地写明以下内容:
根据被申请人和原审其他当事人的人数,再审申请书还需要另外提交4份副本。
再审申请书还应当提交裁判文书的送达回证或其他证明裁判文书已经生效的证明。
如果申请再审人是自然人,应当提交身份证明的复印件;如果申请再审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应当提交营业执照的复印件以及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书。如果委托他人代为申请,还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和代理人的身份证明。
再审申请书需要提交裁判文书的原件或经核对无误的复印件4份。如果生效裁判是二审或再审的,还需要同时提交一审和二审裁判文书的原件或经核对无误的复印件4份。
再审申请书还需要提交在原审诉讼过程中提交的主要证据的复印件。
再审申请书还需要提交支持再审事由和再审诉讼请求的证据材料。
同时提交再审申请书等材料时,应当提供材料清单的两份,并可附上申请再审材料的电子文本,同时填写送达地址确认书。
再审程序一般指申诉和审判监督程序。学理上称之为审判监督程序,是指法院对已经生效的判决和裁定进行复核审理的法律程序。如果在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上发现错误,法院依法提出并进行重新审理。
民事再审程序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重要制度。该程序强调无论在事实认定或法律适用上,只要存在错误,都应通过再审制度进行纠正,以贯彻我国有错必纠、有错必改、事实求是、司法公正的司法理念。
民事诉讼一审未开庭直接二审是否合法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直接进行二审是违反程序的。民事诉讼二审流程包括立案、开庭、当事人的履行义务和申请再审等环节。二审法院对上诉或抗诉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再审的生效及执行问题。再审结果决定权在立案二庭,但再审并不直接导致判决改变。判决书生效和执行规则各异,取决于是一审还是二审。再审申请被视为一种纠错机制,并非当事人的法定权利。当事人对判决书等文书不服,可在生效后六个月内申请再审,但改判案件占比不高。申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环境资源保护典型案例。民事公益诉讼在环境资源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环境公益组织在提起诉讼时面临困难,诉讼能力存在不足。最高人民法院正在审查中国绿发会提起的公益诉讼再审申请。
再审的条件,包括再审的主体、客体、决定和期限。再审主体必须是法定的行使审判权的机关和公职人员。客体是确有错误的已生效判决、裁定和调解书。再审决定需由有权组织作出裁定书以决定再审。对于民事、行政案件,再审申请期限为6个月;刑事案件则需在刑罚执行完毕后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