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直接诉讼的被告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公司法定代表人为被告,提起的要求确认公司与第三人签订的合同无效之诉讼,不属于股东代表诉讼,应认定为股东直接诉讼。如果从原告的诉讼请求中无法判断原、被告之间存在讼争利益,就需要进一步从当事人诉讼外或诉讼前的讼争过程、交涉过程中具体考量原告有无诉的利益,而不能简单地以某一法律问题与原告有利害关系即认为其有诉的利益。对于有限责任公司与第三人签订的合同,公司股东不当然地具有直接利害关系,不应允许股东任意提起确认合同无效之诉。
《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一条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有本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的情形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一百八十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书面请求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有本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的情形的,前述股东可以书面请求董事会或者不设董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监事会、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或者董事会、执行董事收到前款规定的股东书面请求后拒绝提起诉讼,或者自收到请求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提起诉讼,或者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使公司利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前款规定的股东有权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权益,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股东可以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通过协商方式解决股东权益纠纷的重要性,并提出在解决纠纷时,不仅要解决已经出现的问题,还要根据公司实际情况预防可能出现的纠纷。文章还详细讨论了股权确认、股东知情权和分配权以及股权转让等方面的问题,包括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的股权确认、股东权益的保障和实
公司派生诉讼的相关内容。公司派生诉讼是股东代表公司起诉董事、监事以维护公司利益的诉讼行为。公司董事长作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在公司诉讼中不能担任被告和原告双重角色。股东可以代表公司起诉董事长,理由包括董事长不召集主持股东会议、滥用职权损害公司利益等。
股东派生诉讼与股东直接诉讼的区别。前者是因公司遭受侵犯而间接损害股东权利,当公司未起诉时由股东提起诉讼,性质为共益权;后者则是股东个人权利受到侵犯时提起诉讼,性质为自益权。两者在产生原因、诉讼性质、诉权根据、诉讼目的和诉讼归属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股东代表诉讼的被告范围及其重要性。文中指出,被告范围广泛,包括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只要他们侵害了公司利益且公司未行使诉权,都可能成为被告。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原告资格的限制,包括持股数量和持股时间的限制,并强调了股份公司股东连续持股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