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纪事实如何认定
认定违纪事实性质,不能仅仅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除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国家法律法规,党和国家政策,社会主义道德,在某些情形下,也可以作为认定认定违纪事实性质的依据。
比如1991年7月13日《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审理党员违纪案件工作程序的规定》第十二条:承办人根据《党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的政策、党纪处分规定、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判断处分决定中所认定的错误性质是否准确,所给予的处分是否恰当。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干部,帮助其认识和改正错误。不得混淆干部所犯错误性质或夸大错误程度对干部作出不适当的处理,不得利用干部所犯错误泄私愤、打击报复。”容错纠错机制也会影响某些轻微违纪行为性质的认定。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四条第(三)项规定:对党组织和党员违犯党纪的行为,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党章、其他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准确认定违纪性质,区别不同情况,恰当予以处理。第六条规定:党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违反党和国家政策,违反社会主义道德,危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依照规定应当给予纪律处理或者处分的,都必须受到追究。
虽然,《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高于《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审理党员违纪案件工作程序的规定》,但低于《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毋庸置疑的。效力高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规定党章、其他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可以作为认定违纪性质。因此,笔者建议可对《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第四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进行完善,审理报告应当体现党内审查特色,依据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其他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认定违纪事实性质。
股权确认之诉的程序和要求。确认之诉涉及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涉及股东资格确认等问题可能引起股权变动。程序包括当事人起诉、原告举证、提交证据清单、立案审查、缴纳费用和开庭审理等步骤。
犯罪既遂的处罚方式,概述了学界对犯罪既遂标准的争议及司法实践中的认定标准。法律规定犯罪未遂是已着手实行犯罪但因意志以外原因未能完成的形态。在认定犯罪既遂时,应以“犯罪构成要件要素齐备说”为标准,同时考虑犯罪事实和刑事政策。
二审书面审理后的判决方式。人民法院会根据审理结果作出处理,包括维持原判、直接改判和发回重审三种方式。其中直接改判和发回重审根据不同情况而定,如原判适用法律错误、量刑不当或认定事实不清楚等。对于违反诉讼程序的情况,如违反公开审判规定等,应发回重审。
轻微打架斗殴事件的处理方式。涉及民事赔偿的轻微伤,可通过法院诉讼解决责任比例问题,双方可能都会受到行政处罚。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安机关可调解此类纠纷,调解不成功或未履行协议则依法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提起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