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法类别 > 哪些案件不允许请律师

哪些案件不允许请律师

时间:2020-05-25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0654
面对诉讼案件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请律师来帮助自己,律师有可能可以帮助自己维护权益,也有可能可以帮助自己洗清冤屈等等,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案件当事人都能够聘请律师来帮助自己。听听手心律师网小编的说法。

哪些案件不允许请律师

没有能允许请律师的情况,只有不需要请律师的案件。辩护是当事人的权利,没有存在不能辩护的情形。不用请律师的案件包括:

一、清晰的小额借贷案件

比如原告持有完整的借条、收据、欠条、支款凭证等债权债务证明的案件,并且未过诉讼时效的,这时聘请不聘请律师代理就无所谓了。这种案件不管是对原告还是被告,稍微学习学习,自己可拎得清。

再说,随着信用体系的完善,一旦成为被执行人是件非常痛苦的事,告老赖怼老赖已不是很难。为什么要把老赖推上被告席 

二、第一次起诉离婚的案件

第一次起诉离婚的案件判决不离婚的概率较大。除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外,某种程度上说第一次起诉离婚就是走个过场,离婚的彩排。

鉴于此种情况,第一次起诉离婚是可以不聘请律师的。如无上述几种重大情况,起诉、应诉皆可以亲力亲为,边学边干。反正,离婚案件开庭、调解事宜当事人是必须要到场的(哪怕就是委托了律师)。

三、简单的欠薪纠纷案件

仅是欠薪的劳动争议案件,那一般也不需要找律师代理的。劳动者可以先和用人单位交涉协商,据理力争,如协商不成,劳动者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欠薪案件嘛,你只需向仲裁委、法院主张诉求即可,单位如持异议,应当举出未欠薪或不应当支付的证据,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欠薪还是不欠薪,该发还是不该发,单位最清楚,也是最有便利和条件证明该事项的,单位如证明不了,那就将欠薪补上呗。

若在劳动争议中,还涉及加班费、经济补偿金等等,那靠劳动者自身就比较难了,关于劳动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纷繁复杂,建议此时还是找个律师代理吧。顺带卖个人情,劳动争议案件劳动者很多情况下是可以申请法律援助的,也就是说,你完全可以到当地法律援助中心尝试申请法律援助,不花钱找一个律师为你处理法律事务,开心乎 好事做到底,诀窍全告诉你了。

四、楼上下邻居漏水纠纷案件

此类纠纷生活中挺多,楼上的水渗漏到楼下,谁的责任 有时是因为楼上忘记关水的,有时是因为管道年久失修,还有是因为管道堵塞等等,原因很多。这个纠纷处理起来很闹心,往往责任很难划分,若真的要较真,做相关鉴定,鉴定费倒是挺吓人的。

所以此类纠纷事务在法院审理时,往往是实事求是,面对现实解决处理,最终落实的金额不是很大。这个案件如果委托律师代理,那真的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起诉离婚所需证据

    起诉离婚所需证据及离婚诉讼的审理期限和费用。证据包括结婚证明材料、婚姻基础状况、引起离婚原因、夫妻关系现状、曾经起诉离婚案件和子女状况等证明材料。离婚诉讼审理期限根据法院规定,费用涉及案件受理费、诉讼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和律师代理费,具体根据案件情况而定

  • 刑事案底对配偶的影响

    刑事案底对配偶的影响。不同地区政审标准下,存在上述情形可能会对报考政法机关的人造成不良影响。如有配偶、直系亲属等被判处刑罚或在接受审查,报考相关政法机关时可能会受到阻碍。具体情况需根据不同地区的政审标准而定。

  • 律师函的定义和目的

    律师函的定义和目的。律师函是律师团队根据当事人委托签发的法律文件,旨在要求相关方履行义务、通知事项等,并探讨律师函的签发情形、目的、原则和内容要素。律师函的签发需遵循一定原则,包括委托手续完备、请求明确等,内容需包含标题、案号等要素。

  • 离婚时对方收入未知的解决方法

    离婚过程中面对对方收入未知的情况时,如何通过起诉离婚并聘请专业律师来解决难题。律师凭介绍信可调查较大单位或政府机关的工资信息,对于未实施律师调查令的地区,可申请法院调查收集对方的薪金收入情况,以确保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的公正性。

  • 离婚做财产保全需要什么资料和手续
  • 离婚做财产保全要交保全费吗
  • 缓刑期间再次犯罪是否归为累犯行为?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