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票据法 > 汇票 > 汇票承兑 > 电子商业汇票与现行纸质商业汇票有何异同

电子商业汇票与现行纸质商业汇票有何异同

时间:2020-05-25 浏览:1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1269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革新,很多传统的纸质业务下面被电子化,如很多票据都可以用电子的形式出具,而商业汇票就是电子化的票据之一,那么电子商业汇票与现行纸质商业汇票有何异同?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电子商业汇票与现行纸质商业汇票有何异同

电子商业汇票推出后,纸质商业汇票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仍将继续存在。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继续使用纸质商业汇票,以满足其支付和融资需要。

由于电子商业汇票是以数据电文形式制作的,其存在形式为数据电文,且当事人的签章为其电子签名,因此电子商业汇票与现行商业汇票在载体、签章等形式上完全不同,其使用条件和具体操作也不相同。另一个明显的不同点是电子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由现行商业汇票付款期限的6个月延长到了1年。

从法律层面来看,电子商业汇票与纸质商业汇票的法律关系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和《支付结算办法》等法规制度调整,在其所体现的权利义务关系上完全一致。但是,作为一种新兴票据形式,电子商业汇票又有其特殊性。为规范电子商业汇票行为和票据业务操作,中国人民银行在商业汇票现有法律框架下,制定了《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并对《支付结算办法》涉及的商业汇票有关规定进行了必要调整。

商业汇票当事人的分类

(一)、出票人,工商企业需要使用商业汇票时,可成为出票人。商业汇票与银行汇票的主要区别是:银行汇票的出票人是银行,商业汇票的出票人是工商企业。

(二)、收款人,是商业汇票上实际载明的收取汇票金额的人。其有以下情况:

1、如果出票人是基础关系中的债务人,收款人应当是其相对债权人;该债权人收到票据后,向与出票人有资金关系的其他工商企业或银行提示承兑,该债权人即可凭票据在规定日期收取款项。

2、如果出票人是基础关系中的债权人,那么出票人应当是收款人;在这种情况下,出票人作为债权人向其相对债务人签发汇票,再由该债务人向其开户银行提示承兑(并供应充足资金)后,再将汇票还给出票人;原出票人可在规定日期持票通过银行收取债务人的票面金额。

(三)、付款人,即对商业汇票金额实际付款的人。其有以下情况:

1、在出票人是债务人时,其相对债权人成为票据收款人,相对债权人可持票向出票人的开户银行提示承兑,由该银行从出票人的银行存款中代为付款,出票人是实际付款人;或者根据与出票人的约定,该债权人向与出票人有资金关系的其他工商企业提示承兑,该工商企业向该债权人付款并成为实际付款人;

2、在出票人是债权人时,其相对债务人收到票据后,可持票向其开户银行提示承兑并供应充足的资金,由该银行从该债务人的银行存款中向出票人代为付款,该债务人是实际付款人;或者根据与出票人的约定,该债务人将收到的票据,向与其有资金关系的其他工商企业提示承兑,再将承兑的票据还给出票人,该工商企业向出票人付款并成为实际付款人。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即期汇票的付款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关于即期汇票的付款方式,包括付款币种的选择、汇票付款程序中的提示、支付和签收细节。若汇票为外币,按市场汇价以人民币支付;如无特殊约定,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持票人需进行付款提示以保全追索权,付款人应在当日足额付款,并审查背书连续性

  • 商业汇票提前几天承兑

      商业汇票有规定了承兑的期限的,持票人要注意承兑的期限,那么商业汇票提前几天承兑?比如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将要到期前十天持票人必须向承兑人发出付款提示。  2、签发对象不同,商业承兑汇票按交易双方约定,由销货企业或购货企业签发,但由购货企业承兑。

  • 电子拟承兑汇票付款期限是多久

    电子银行承兑汇票付款期限为1年。虽然电子商业汇票的优点很多,包括杜绝了克隆票、假票,畅通了流通渠道等,但将其最长付款期限延长到1年对企业来说有着更大的吸引力,企业的财务压力也更小。而对于电子银行承兑汇票收款人由于资金需要,将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转让给被

  • 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到期需要提前申请付款吗

    电子承兑汇票是定日付款或者出票后定期付款的,持票人应当在汇票到期日前向付款人提示承兑。汇票未按照规定期限提示承兑的,持票人丧失对其前手的追索权。见票即付的汇票无需提示承兑。

  • 电子商业汇票到期不付款怎么办
  • 电子商业汇票拒付后如何付款
  • 电子商业汇票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