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性质的证券具有以下特点:
设权有价证券是指持有人根据票据上所记载的权利内容,凭借票据来证明其票据权利以取得财产。
格式证券是指票据的形式和记载事项由法律(即票据法)严格规定,不遵守格式会对票据的效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文字证券是指票据权利的内容以及与票据相关的一切事项都以票据上记载的文字为准,不受票据上文字以外事项的影响。
可流通转让的证券是指作为流通证券的票据可以通过背书或不作背书仅交付票据的简易程序而自由转让与流通。相比之下,一般债务契约的债权在进行转让时必须征得债务人的同意。
无因证券是指票据上权利的存在只依据票据本身上的文字确定,权利人只需持有票据即可享有票据权利,不需要关注权利人取得票据的原因或票据权利发生的原因。这些原因的存在与否和有效性与票据权利原则上无关。然而,由于我国目前的票据还不是完全票据法意义上的票据,而是银行结算的方式,这种无因性并不是绝对的。
这些证券具有以下共同的票据功能:
凭借票据的汇兑功能,解决了两地之间现金支付在空间上的障碍。
票据的使用可以解决现金支付在时间上的障碍。票据本身不是商品,而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书面支付凭证。
票据的使用可以解决现金支付在手续上的麻烦。票据通过背书可作为多次转让,在市场上成为一种流通、支付工具,减少现金的使用。另外,票据交换制度的发展使得票据可以通过票据交换中心集中清算,简化结算手续,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社会资金使用效益。
这些证券在以下方面存在差异:
本票是约定本人付款的证券,汇票是委托他人付款的证券,而支票是委托支付的证券,但受托人限于银行或其他法定金融机构。
本票只用于同城范围的商品交易、劳务供应以及其他款项的结算;支票可用于同城或票据交换地区;汇票在同城和异地都可以使用。
本票付款期限为1个月,逾期兑付银行不予受理;我国汇票必须承兑,商业承兑汇票到期时,若付款人账户不足支付,开户银行应将商业承兑汇票退还给收款人或被背书人,由其自行处理。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时,若承兑到期日已过且持票人没有要求兑付,各亏业银行都自行作了一些补充规定。支票付款期为5天(背书转让地区的转账支票付款期为10天,从签发的次日算起,到期日遇惯例假日顺延)。
汇票和支票有三个基本当事人,即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而本票只有出票人(付款人和出票人为同一个人)和收款人两个基本当事人。
支票的出票人与付款人之间必须先有资金关系才能签发支票,而汇票的出票人与付款人之间不必先有资金关系,本票的出票人与付款人为同一个人,不存在资金关系的要求。
支票和本票的主债务人是出票人,而汇票的主债务人,在承兑前是出票人,在承兑后是承兑人。
远期汇票需要承兑,支票一般为即期无需承兑,本票也无需承兑。汇票的出票人担保承兑付款,若另有承兑人,则由承兑人担保付款;支票的出票人担保支票付款;本票的出票人自负付款责任。
支票和本票持有人只对出票人有追索权,而汇票持有人在票据的效期内,对出票人、背书人和承兑人都有追索权。
汇票有复本,而本票和支票则没有。
保付与保证在适用范围、票据行为人、付款效力以及行为人责任等方面的区别。保付仅适用于支票,付款人承担绝对付款义务;而保证适用于汇票及本票,不涉及支票,保证人需与被保证人承担相同责任。两者在票据法上效力不同,涉及追索权和权利义务的消灭也不同。
中国支票保证制度的缺失。中国票据法仅对汇票和本票有保证规定,未对支票实行明确的保证制度。这是因为支票的付款人特定为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并且支票具有见票即付的特点,以保证支付迅速和携带方便。因此,为了维持支票的特性,中国票据法对支票没有规定保证制度。
期票和支票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区别。期票是规定领取商品或货币日期的信用凭证,可分为一般期票和银行期票等,可以通过背书转让或贴现;而支票是一种即期汇票,以银行为付款人,可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两者在使用方式、兑现时间和利息等方面存在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对
票据的付款期限以及银行汇票的使用步骤。对于见票即付的票据,其付款期限通常在发票日后一年内,但具体期限可能因国家和地区而异。支票和汇票的提示付款期限有所不同。此外,银行汇票的使用包括付款人委托银行办理汇票、签发汇票、异地结算等一系列步骤,实现钱货两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