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可以看出,签章和背书人名称属绝对记载事项,日期为相对记载事项。但是在具体的业务经办中,时常出现背书人签章和记载错误的现象,造成背书不连续,影响票据的流通或持票人正常收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签章错误。首先是单位签章错误。《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单位、银行在票据上的签章和单位在结算凭证上的签章,为该单位、银行的盖章加其法定代表或其授权的代理人的签名或盖章。银行在受理票据时,时常出现有的单位加盖“营业用章”、“工程专用章”甚至“发票专用章”的现象。
其次是银行签章错误。《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银行承兑商业汇票、办理商业汇票转贴现、再贴现时的签章,应为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使用的该银行汇票专用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经办人的签名或者签章。然而,有的误盖财务专用章,或者误盖单位公章,甚至业务公章。
办理商业汇票贴现后,到期前贴现行通过寄委托收款函到承兑行收款,本应加盖结算专用章而误盖财务专用章或公章、业务公章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被背书人记载错误。《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已背书转让的票据,背书应当连续。背书连续,是指票据第一次背书转让的背书人是票据上记载的收款人,前次背书转让的被背书人是后一次背书转让的背书人,依次前后衔接,最后一次背书转让的被背书人是票据的最后持票人。
背书记载错误有几种情况:一种是将被背书人名称写成了背书人名称,似乎是背书人自己对自己转让,另一种是被背书人简写过于简单。《办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单位、个人和银行签发票据、填写结算凭证,应按照本办法和《正确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的基本规定》记载,单位和银行的名称应当记载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银行在受理票据时,原则上要求单位填写单位全称,尤其是在商业票据贴现时。而单位却按自身主观臆断,随意填写单位简称或者单位在本地的习惯性简称。这些都造成了票据背书不连续。
背书日期错误。从《办法》第二十九条可以看出,背书日期为任意记载事项,即可以记载,也可以不记载。但是,一些单位在记载背书日期时,出现了不合逻辑的情况。如后手背书人记载的背书日期在前手背书人的背书日期之前,出现明显的逻辑错误,造成背书不连续。
粘单使用错误。《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票据凭证不能满足背书人记载事项的需要,可以加附粘单,粘附于票据凭证上。粘单上的第一记载人,应当在汇票和粘单的粘接处签章。时常出现不是粘单上的第一记载人签章,而是粘单上第一记载人的前手在签章,造成票据背书不连续。
《办法》从1997年颁布和实施到现在已有6个年头,而上述错误在实际工作中还经常遇到。一方面,说明银行宣传、解释相关制度、办法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企业的财务主管和经办人员对银行相关制度的学习、了解,还停留在表面现象上,没有做到熟练掌握和运用,影响了票据的流通和转让,也不利于企业资金的快速周转。这些都需要银行和企业双方的共同努力。
支票的出票和交付流程。客户签发转账支票并加盖预留银行印鉴后,将票据交给收款人或到开户银行办理付款。收款人或持票人可背书转让支票,或委托开户银行收款或提示付款。支票丧失需挂失止付。客户应在存款余额内签发支票,违规将受罚款。转账支票提示付款期限为10日,
转账支票的手续费问题,包括实时转账和异地转账需要支付手续费的情况,以及托收方式无需支付手续费的情况。文章还介绍了转账支票的办理流程、注意事项和使用时的规定,如挂失止付、透支问题、签章问题、票据填写要求、提示付款期限和权力时效等。
即期汇票和支票的提示付款规定。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即期汇票的提示付款期限为6个月,可约定延长但不超过此限。支票提示付款期限则根据发票地和付款地的关系而定,如日内瓦统一支票法规定不同地区的不同期限。英美票据法对支票提示期限的规定与汇票相同,但支票的日期可
银行汇票背书的定义和分类。背书是转让票据权利的方式,分为转让背书和非转让背书,其中非转让背书包括委任背书和设质背书;转让背书则分为一般转让背书和特殊转让背书。此外,还介绍了不得背书转让的汇票情况,包括汇票被拒绝承兑、见票即付的汇票已被拒绝付款和超过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