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单位和银行在票据上的签章以及单位在结算凭证上的签章,应为该单位或银行的盖章,并加上其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理人的签名或盖章。然而,有些单位在受理票据时常常出现错误地加盖“营业用章”、“工程专用章”甚至“发票专用章”的现象。
根据《办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银行在承兑商业汇票、办理商业汇票转贴现和再贴现时的签章,应为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使用的该银行汇票专用章,并加上其法定代表人或授权经办人的签名或签章。然而,有些银行误盖财务专用章、单位公章甚至业务公章。
此外,一些商业汇票贴现后,在到期前通过寄委托收款函到承兑行收款时,本应加盖结算专用章,但却误盖财务专用章或公章、业务公章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根据《办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已背书转让的票据,背书应当连续进行。背书连续指的是票据第一次背书转让的背书人是票据上记载的收款人,前次背书转让的被背书人是后一次背书转让的背书人,依次前后衔接,最后一次背书转让的被背书人是票据的最后持票人。然而,背书记载错误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将被背书人名称写成了背书人名称,看起来像是背书人自己对自己进行转让;另一种情况是被背书人简写过于简单。根据《办法》第十条的明确规定,单位、个人和银行签发票据、填写结算凭证时,应按照本办法和《正确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的基本规定》的要求进行记录,单位和银行的名称应当记载全称或规范化简称。银行在受理票据时,原则上要求单位填写单位全称,尤其是在商业票据贴现时。然而,一些单位根据自身主观臆断,随意填写单位简称或本地的习惯性简称,导致票据背书不连续。
根据《办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背书日期是任意记载事项,可以记载也可以不记载。然而,一些单位在记载背书日期时出现了不合逻辑的情况。例如,后手背书人记载的背书日期在前手背书人的背书日期之前,出现明显的逻辑错误,导致背书不连续。
根据《办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当票据凭证无法满足背书人记录事项的需要时,可以附加粘单,并粘附于票据凭证上。粘单上的第一记载人应在汇票和粘单的粘接处签章。然而,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不是粘单上的第一记载人签章,而是粘单上第一记载人的前手在签章,导致票据背书不连续。
隐存委托收款背书的法律解析。隐存委托收款背书在票据交易中是常见的,但各国票据法并未明文规定。台湾地区虽有相关法规,但在特定交易习惯下也不需记载委任取款目的。隐存委托收款背书的法律效力虽有争议,但根据票据法的特别法地位及背书人的内心意思与表示意思的一致
期票和支票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区别。期票是规定领取商品或货币日期的信用凭证,可分为一般期票和银行期票等,可以通过背书转让或贴现;而支票是一种即期汇票,以银行为付款人,可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两者在使用方式、兑现时间和利息等方面存在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对
票据的付款期限以及银行汇票的使用步骤。对于见票即付的票据,其付款期限通常在发票日后一年内,但具体期限可能因国家和地区而异。支票和汇票的提示付款期限有所不同。此外,银行汇票的使用包括付款人委托银行办理汇票、签发汇票、异地结算等一系列步骤,实现钱货两清,
汇票与本票的定义、类型及票据领域相关概念。汇票分为商业汇票与银行汇票,前者由企业或个人签发,后者由银行签发。本票则是出票人承诺支付确定金额的票据,分为一般本票和银行本票。此外,还介绍了票据领域的重要概念如出票人、付款人、收款人、承兑人、背书人、持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