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支付结算办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票据背书转让时,背书人应在票据背面签章,并记载被背书人名称和背书日期。背书日期属于相对记载事项,而签章和背书人名称则属于绝对记载事项。然而,在实际业务中,我们经常遇到背书人签章和记载出现错误的情况,导致背书不连续,影响票据的流通和持票人的正常收款。
1. 签章错误
(1) 单位签章错误:根据《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单位和银行在票据上的签章应为该单位、银行的盖章加其法定代表或授权代理人的签名或盖章。然而,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单位在签章时加盖了“营业用章”、“工程专用章”甚至“发票专用章”。
(2) 银行签章错误:根据《办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银行在承兑商业汇票、办理商业汇票转贴现、再贴现时的签章应为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使用的该银行汇票专用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授权经办人的签名或签章。然而,有时会误盖财务专用章、单位公章或业务公章。
(3) 商业汇票贴现后,通过寄委托收款函到承兑行收款时,本应加盖结算专用章,但有时会误盖财务专用章或公章、业务公章。
2. 被背书人记载错误
根据《办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已背书转让的票据背书应当连续。连续背书是指票据第一次背书转让的背书人是票据上记载的收款人,前次背书转让的被背书人是后一次背书转让的背书人,依次前后衔接,最后一次背书转让的被背书人是票据的最后持票人。背书记载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将被背书人名称写成背书人名称,似乎是背书人自己对自己进行转让;另一种情况是被背书人简写过于简单。根据《办法》第十条的明确规定,单位、个人和银行在签发票据、填写结算凭证时,应按照本办法和《正确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的基本规定》的要求,单位和银行的名称应当记载全称或规范化简称。然而,一些单位在填写单位名称时,随意填写简称或本地的习惯性简称,导致票据背书不连续。
(2) 背书日期错误:根据《办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背书日期为任意记载事项,可以记载也可以不记载。然而,一些单位在记载背书日期时出现了不合逻辑的情况,如后手背书人记载的背书日期在前手背书人的背书日期之前,明显存在逻辑错误,导致背书不连续。
(3) 粘单使用错误:根据《办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票据凭证无法满足背书人记载事项的需要时,可以加附粘单,粘附于票据凭证上。粘单上的第一记载人应在汇票和粘单的粘接处签章。然而,我们经常发现不是粘单上的第一记载人签章,而是粘单上第一记载人的前手签章,导致票据背书不连续。
远期支票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的规定,远期支票是一种延迟付款的票据。持票人如涉及欺诈行为,如伪造票据、故意使用伪造票据、签发空头支票等,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此,持票人在使用远期支票时应遵守法律规定,避免违法行为。
支票的日期填写方法。正确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十分重要,必须遵守标准化、规范化的规定。在填写支票日期时,应遵循一系列规定,如使用正楷或行书填写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在填写月、日时需使用中文大写并遵循特定规则,阿拉伯小写金额数字和人民币符号的填写也有严格要求。
常见的支票种类及其填写规范。包括转账支票、现金支票和普通支票,其中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较为常见。对于支票的填写规范,文章详细阐述了出票日期、付款行名称和出票人帐号、收款人、人民币大写和小写、用途以及盖章等方面的要求。
期票和支票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区别。期票是规定领取商品或货币日期的信用凭证,可分为一般期票和银行期票等,可以通过背书转让或贴现;而支票是一种即期汇票,以银行为付款人,可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两者在使用方式、兑现时间和利息等方面存在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