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权利是指持票人向票据债务人请求支付票据金额的权利,包括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票据权利的取得方法有两种,即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原始取得包括出票取得和善意取得,而继受取得则包括票据法上的继受取得和非票据法上的继受取得,例如普通债权的转让、继承和受赠等。
票据的善意取得是指票据受让人依照票据法规定的转让方法(背书交付和单纯交付),善意地从无处分权人处取得票据,并由此取得票据权利。善意取得解决的是票据转让过程中的问题。善意取得的条件是持票人在取得票据时,对于票据外观无法查知的瑕疵,事实上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这种瑕疵的存在。相对的,恶意或重大过失是指取得票据时明知票据上存在瑕疵的主观心理状态。根据《票据法》的规定,无论取得票据者在主观上是恶意还是重大过失,都不享有票据权利。
根据票据法的规定,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取得票据只有通过背书(具有连续性的背书)或直接交付的方法,才能按照票据法的基本原理明确记载收款人名称的票据。没有记载收款人名称或记载不明确的票据,只能通过直接交付进行转让。汇票和本票必须依背书转让,而支票可以通过直接交付转让。只有持票人才能受到善意取得制度的保护。
无处分权人包括非法占有票据的人和合法占有票据但无处分权的人,例如代他人保管票据。
受让人在取得票据时,以自己的具体身份尽到最大注意力,仍不知道其直接前手出让人为无处分权人。需要注意的是,取得人是否有恶意或重大过失只以受让时为限,以后是否知道瑕疵不受影响。
对价是指票据双方当事人认可的相对应的代价。持票人不得无偿取得票据,必须已付出合理的或相当的对价。
根据上述要件,只有具备这些条件的人才能善意取得票据,并取得票据上的权利。无论原持票人丧失票据的原因如何,取得人都不得向其请求返还,并且无法以让与人无处分权的事实来对取得人主张抗辩。善意取得的制度保护了票据的流通和交易的安全。
票据法在适用上的特点,即在解决票据法律冲突时,不适用当事人意识自治原则,而是采用“票据行为适用行为地法”的原则。英国18票据法在解决冲突问题时采用票据契约订立地法支配的原则。同时,由于票据法律关系的复杂性,采用分割制来确定不同票据关系的适用法律,成为
票据质押的法律要素,包括要式性、无因性、独立性、文义性和连带性。票据质押必须符合法定的严格形式要件,且不受原因及牵连影响;具有独立的法律关系和权利义务表述,仅从票据本身即可实现担保目的。
善意取得制度是近现代民法的产物。指动产由无权处分的占有人转让给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占有时,第三人一般可依法取得动产的所有权或他物权,原动产所有人不得请求第三人返还,而只能要求转让人赔偿损失。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要件有:。关于善意取得的效力,善意取得一旦
表见代理是指没有代理权的人,因为具有了权利外观,善意且没有过错的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代理人拥有代理权,为了保护此善意的第三人,善意相对人有权主张该无权代理发生有权代理效果的制度。表见代理符合《民法总则》第172条的相关规定,也就是说若构成了表见代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