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七条规定,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如果发现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一旦公司被人民法院裁定宣告破产,清算组应当将清算事务移交给人民法院,并可以要求法院进行破产清算时优先支付员工赔付。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时,劳动合同终止。根据第四十六条规定,根据第四十四条第四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根据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对于工作不满一年但超过六个月的,按一年计算;对于工作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如果劳动者的月工资高于所在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但支付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根据《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按照以下顺序清偿:(一)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以及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
因此,当企业被依法宣告破产时,劳动者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自行到期终止。根据《劳动合同法》和《企业破产法》的相关规定,劳动者有权要求企业支付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根据《公司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的相关规定,如果公司不及时成立清算组或清算组没有履行相应职责,将承担以下法律后果:
如果未能在法定期限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导致公司财产贬值、流失、毁损或灭失,股东应对公司债务承担赔偿责任,赔偿范围应包括造成的损失。
如果股东怠于履行义务,导致公司主要财产、账册、重要文件等灭失,无法进行清算,股东应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如果股东恶意处置公司财产给债权人造成损失,股东应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如果未经依法清算,以虚假的清算报告骗取公司登记机关办理法人注销登记,股东应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如果公司未经清算即办理注销登记,导致无法进行清算,股东应对公司债务承担清偿责任。
根据破产法(试行)第三十条规定,破产宣告前成立的无财产担保的债权和放弃优先受偿权的有财产担保的债权为破产债权。如果债权人未依法律的规定申报债权,则其程序法与实体法上的权利均归于消灭,即债权不复存在。破产法(试行)第九条规定,逾期未申报债权的,视为自动放弃债权。
申报破产债权的期限是指法律规定或法院指定的债权人向法院或其指定机关申报债权的期间。根据破产法(试行)第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破产案件后10日内通知债务人并发布公告。人民法院在收到债务人提交的债务清册后10日内应通知已知的债权人。债权人应当在收到通知后1个月内申报债权,未收到通知的债权人应当在破产公告后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申报债权。
破产法(试行)第九条规定,债权人在申报债权时,应说明债权的数额和有无财产担保,并提交有关证明材料。这些证明材料应包括申报债权人的姓名(名称)、住址、债权的内容和原因、债权的性质等。
债权人申报债权时,应向法律规定的机关进行申报。否则,债权申报不产生效力。破产法(试行)第五条规定,破产案件由债权人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破产债权申报产生两方面的效力:(1)取得参加破产程序并行使权利的资格和权利,如表决权,依破产程序接受债权清偿的权利等;(2)债权的诉讼时效因破产债权申报而中断。
有限责任公司破产程序及和解协议的详细流程。文章介绍了整顿申请的提出、和解协议草案的提出和讨论通过、整顿方案的制定、企业整顿情况的监督以及整顿结果的裁决等方面的内容。在人民法院主持下,债权人和债务人可以通过和解协议避免破产程序,如企业按协议执行,可恢复
个人独资企业的破产清算规则内容,包括解散原因、清算过程、清偿顺序、债务承担以及清算结束等。个人独资企业解散后的债务责任由投资人承担,但债权人五年内未提出偿债请求则责任消失。此外,文章还涉及个人独资企业注册资金的规定,包括注册资金的定义、决定因素和责任
企业破产清算的时间及相关流程。企业破产清算时间因情况而异,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破产清算流程包括申请受理、裁定送达、裁定不受理和上诉、通知已知债权人和公告等环节。破产程序终结有几种情况,如和解与整顿、破产财产不足以支付破产费用以及债权人的债权得到满足
直接申请重整的概念、条件和流程。申请重整是债务人在破产前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整请求的一种途径,旨在帮助企业恢复经营能力并避免破产清算。申请重整的条件包括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明显缺乏清偿能力。流程包括出现重整事由、提出重整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