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面破产申请;
2. 企业主体资格证明;
3. 企业法定代表人与主要负责人名单;
4. 企业职工情况和安置预案;
5. 企业亏损情况的书面说明,并附审计报告;
6. 企业至破产申请日的资产状况明细表,包括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企业投资情况等;
7. 企业在金融机构开设帐户的详细情况,包括开户审批材料、帐号、资金等;
8. 企业债权情况表,列明企业的债务人名称、住所、债务数额、发生时间和催讨偿还情况;
9. 企业债务情况表,列明企业的债权人名称、住所、债权数额、发生时间;
10. 企业涉及的担保情况;
11. 企业已发生的诉讼情况;
12. 人民法院认为应当提交的其他材料。
1. 清算费用:包括清算组人员工资、办公费、公告费、差旅费、诉讼费、审计费、公证费、财产估价费和变卖费等。
2. 应支付的职工工资、劳动保险费:这是公司解散清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职工在公司宣布解散前参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而应获得的报酬,包括标准工资、奖励工资、津贴和其他工资收入。劳动保险则是法律、法规规定的各种保险费,包括职工养老、疾病、死亡、伤残、生育、失业等特殊情况下的社会保险费用。根据公司法规定,在拨付清算费用后,首先支付这两项费用。
3. 应缴纳的税款:企业在清算时,应将整个清算期间视为一个纳税年度,依法计算清算所得及其应纳所得税。
4. 公司一般债务:在解散清算中,如果能够足额偿还债务并完整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后,公司仍有剩余财产。与破产清算不同,解散清算中的债权人不会受到债权人会议的影响和权限限制。这主要是因为在解散清算中,由于公司有剩余财产,债权人的债权将按照各自的比例清偿,遵循债权平等的原则。
破产企业中企业不交会计账簿的情况,指出企业破产后若主要责任人不交会计账簿等材料,人民法院可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文章还详细阐述了破产重整与破产清算的区别,包括直接目的、适用对象、申请权人、利害关系以及合意的性质和地位等方面的不同。
破产程序终结债权的法律意义及相关流程。破产程序终结是在多种情况下法院作出裁定结束破产程序的行为,其中包括企业通过和解和整顿恢复盈利等。破产程序包括申请、审查、受理等多个具体步骤,以及破产清算的程序流程。此外,本文还解释了清算组的成立及作用,包括接管企
公司破产重整期间的诉讼程序及债务处理方式。在破产申请受理后,相关民事诉讼或仲裁程序中止,管理人接管财产后继续。起诉需向受理破产申请的法院提起。债务不会因破产而消失,需通过破产清算或重整过程偿还。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债权人权益,为企业破产重整提供法律支持。
破产清算中公司高管的法律责任。公司法规定了公司高管的职责和义务,若违反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需承担赔偿责任。申请公司破产时,债务人需向法院提供一系列材料,包括企业亏损说明、资产负债表、审计报告等,以证明企业资不抵债,进行清算和债务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