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中债权人的抵销权是如何体现的
《破产法》规定:“债权人对破产企业负有债务的,可以在破产清算前抵销。”根据这一规定,债权人在破产宣告前对破产人负有债务的,无论是否已到清偿期限,无论债务标的、给付种类是否相同,均可在破产清算前相互抵销,这就是破产抵销权。
破产抵销权应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到破产程序终结前的期间内行使;
有破产抵销权的债权人应依破产程序申报债权;
破产债权人行使抵销权后,超出抵销额以外的债务仍然存在。
破产法中禁止抵销的情形
1、在破产宣告后,破产债权人对破产财产负有债务的。因为破产宣告前的债务是对破产人产生的,破产宣告后的债务则是对破产财产产生的,两者主体实际上并不相同。破产财产是用于清偿全体破产债权人的,如允许这种债务抵销,就会在债权人间出现不公平清偿的现象。例如,破产债权人在破产宣告后购买破产企业财产,负有债务,不予清偿,却用其不能获得完全清偿的破产债权来全额抵销,从中渔利,使其他破产债权人可分得的破产财产减少。这种行为不仅损害其他债权人的利益,还可能造成破产秩序的混乱,故法律规定,这种债务不得抵销。
2、破产人的债务人在破产宣告后取得他人的破产债权,也是禁止抵销的。因为这种债权本身虽成立于破产宣告之前,但对债务人来说,其取得却是在破产宣告之后。转手之后禁止抵销,原因就在于在债权转手过程中,会出现侵害多数破产债权人利益的行为。破产债权一般只能获得原额一定比例的清偿,实际价值远低于名义价值。但当它用于抵销债务时,却可获得全额清偿,这就使破产清偿与抵销清偿之间出现了一定的差额。如果允许破产人的债务人用破产宣告后取得的他人破产债权对债务抵销,那未势必会出现债务人低价收买破产债权抵销债务,非法谋利的现象。
3、破产债权人在已知破产人停止支付或有破产申请的情况下,对破产人发生的债务,禁止抵销。前两项禁止抵销的规定,是以破产宣告为基准日的。但是,仅禁止破产宣告前的不当抵销行为尚不足以保证多数破产债权人的利益,维护清偿的公平。破产债权人在已知破产人停止支付或有破产申请的情况下,即在债务人的破产危机期间,便可能出于抵销牟利之目的,恶意对破产人发生的债务,所以,此种债务不得抵销。但是,如果债务的发生,是基于法定原因(如继承)或得知上述情况以前的原因,则不在禁止抵销之列。
4、破产人的债务人在已知破产人停止支付或有破产申请的情况下,取得破产债权或取得的他人破产债权,出于与上条同样的原因,也禁止抵销。但是,如果债权的取得,是基于法定原因(如继承)或得知上述情况以前的原因,则不在禁止抵销之列。
债权人会议的定义、组成、召开方式和职权,并详细介绍了债权人如何申报破产债权。债权人会议由依法申报债权的债权人组成,旨在保障债权人共同利益,实现其破产程序参与权。申报破产债权需遵循法律规定的范围和期限,并向指定机关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破产案件的工商备案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债务人或债权人可向法院申请重整、和解或破产清算。不同级别法院负责不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企业的破产案件。完成破产程序后需进行工商备案,确保相关信息得到注销。特殊情况下可调整地域管辖范围。
债权申报后房子的归属问题。法律规定,房产仍属于债务人,但债权人可申报债权并清算开发商资产。不属于破产债权的范围包括罚款、滞纳金、债务利息等。对于不属于破产债权的权利,法院或清算组应进行登记。
税款滞纳金在破产债权中的申报问题,包括滞纳金归属、滞纳金债权确认之诉的处理以及破产案件受理后滞纳金的处理。根据相关法律和规定,滞纳金应视为普通破产债权的一部分,人民法院应依法受理税务机关就滞纳金提起的债权确认之诉,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破产案件受理后的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