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已投保财产因他人的原因毁坏的情况下,被保险人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如果被保险人已经向第三人提出赔偿要求,并且第三人已经足额赔偿了损失,那么被保险人就不能再向保险公司要求赔偿。
根据法律规定,被保险人已经从第三人处获得损害赔偿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在赔偿保险金时可以相应扣减被保险人已经获得的赔偿金额。因此,如果被保险人已经从第三人处获得足额的赔偿,就不能再向保险公司要求赔偿。
然而,如果第三人没有赔偿,或者赔偿的金额不足以弥补被保险人的损失,被保险人可以向保险公司请求赔偿。一旦保险公司赔偿了被保险人,被保险人就取得了对第三人的追偿权利,就不能再向该第三人请求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六十条:因第三者对保险标的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人自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
被保险人已经从第三者取得损害赔偿的情况下,保险人赔偿保险金时可以相应扣减被保险人从第三者已取得的赔偿金额。
保险人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行使代位请求赔偿的权利,不影响被保险人就未取得赔偿的部分向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
产品责任险的投保人范围,包括生产商、出口商、进口商、零售商及修理商等所有可能对产品事故损失负有责任的人或团体,都可以投保产品责任险。同时讨论了被保险人范围及相关法律责任,包括制造商承担最大风险以及不得担任保险公司高管的相关法律规定。
保险合同变更的相关法律规定。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可进行必要的变更,分为保险合同主体的变更和保险合同其他记载事项的变更。变更保险合同应当采用法定形式,经过法律程序实施,可采用批注或附贴批单、书面协议等方式进行。
保险欺诈行为的定义、种类、社会危害以及法律责任。保险欺诈行为包括虚构保险标的、制造保险事故等欺骗手段,以骗取保险金为目的。保险欺诈行为不仅损害保险公司利益,还危害其他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利益,甚至伴随其他暴力犯罪。对于保险欺诈行为,投保人、被保
保险合同的概念、性质和特点,包括保险合同的双务性质、射幸性质、标准附合性质和要式性质等法律特征。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设立、变更或终止保险法律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具有经济交换和法律关系的双重属性。文章还对保险合同的形式和订立方式进行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