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犯罪是指在电子商务领域中发生的犯罪行为,严重侵害电子商务交易和以电子商务为依托危害社会的行为。这种犯罪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侵犯电子商务信息
侵犯电子商务信息主要包括盗用、窃取以及伪造、篡改电子商务信息。盗用和窃取电子商务信息是指非法进入电子商务系统,获取并占有对方的客户密钥、信息认证程序、数字签名或商业秘密等信息的行为,给被害人造成严重损害。伪造和篡改电子商务信息是通过破坏电子商务信息的完整性和原始性,向对方发送错误或无效的信息,从而对对方造成危害。
(2) 破坏电子商务计算机信息系统
电子商务计算机信息系统是电子交易的物质基础,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发生故障都会影响整个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如果行为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非法侵入电子商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删除、修改其中的应用程序和数据,破坏系统安全防护措施,将直接造成整个电子商务秩序的混乱,给交易各方造成严重损害。
(3) 虚假认证
认证机构在电子商务体系中起着重要的监督、管理和认定交易各方身份和资信的作用。如果认证机构工作人员恶意虚假认证,可能会给交易双方造成严重损害。
(4) 非法截获、复制电子数据商品
电子商务系统中存在作为交易基础的电子商务信息,以及交易对象的数据商品,如计算机软件、数据库和服务信息等。在交易传输过程中,这些数据商品可能被他人非法截获或复制,给交易双方造成严重损失。
电子商务的低廉营运成本、不受时空限制的交易方式以及高速、便捷的交易程序,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利用的机会。这种犯罪以电子商务为工具或平台,其犯罪行为更具隐蔽性和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利用电子商务洗钱
犯罪分子可以利用虚假或真实的电子商务行为作掩护,通过网络银行结算的快捷性、客户身份识别的模糊性以及兑付保密制度存在的安全漏洞,采用匿名方式在电子商务系统中进行账户之间资金的非法转移。
(2) 利用电子商务逃税
电子商务活动通过网络进行商务协议和货物交付,使税收征管和监控失去直接的实物对象,难以进行征税。电子商务的便捷性和保密性使纳税人身份与交易细节的确定极为困难,也造成了传统的监控手段失灵,无法有效地进行税收监管。
(3) 利用电子商务诈骗
电子商务使商务诈骗行为更易得手、更难追究。犯罪人可能借用电子商务名义签订电子合同,骗取被害人货款或定金后,不履行或不按合同规定履行交货义务,甚至完全隐匿踪迹,无法追查。
民事案件国家司法救助案的办案时效法律规定。不同类型案件有不同办理时限,公安治安案件一般不超过30日,但复杂案件可经批准延长。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通常为两个月,对于复杂案件可经上级检察院批准延长。这些规定确保了案件能在合理时间内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及其相关规定。电子商务法适用于境内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经营活动,但不包括金融产品和服务等内容。国家鼓励发展电子商务新业态并推动其诚信体系建设。此外,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规定了消费者有权在收到商
非法集资的数额标准和相关法律规定。对于个人和单位,分别给出了具体的非法集资数额标准。同时,文章还介绍了非法集资的量刑准则,指出不同犯罪类型的量刑有所不同,并受到案件具体金额、牵涉人员数量等因素的影响。最后,文章探讨了动员员工以业主名义购买信托产品是否
从犯量刑标准的依据,包括从犯罪行的性质、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主观恶性程度等因素。此外,文章还介绍了量刑数额较大的标准,因法律条文和犯罪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对于经济或财产类犯罪,数额较大可能在数万元以上。最后,从犯的量刑需要比照主犯,但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