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犯罪是指在电子商务领域中发生的犯罪行为,严重侵害电子商务交易和以电子商务为依托危害社会的行为。这种犯罪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侵犯电子商务信息
侵犯电子商务信息主要包括盗用、窃取以及伪造、篡改电子商务信息。盗用和窃取电子商务信息是指非法进入电子商务系统,获取并占有对方的客户密钥、信息认证程序、数字签名或商业秘密等信息的行为,给被害人造成严重损害。伪造和篡改电子商务信息是通过破坏电子商务信息的完整性和原始性,向对方发送错误或无效的信息,从而对对方造成危害。
(2) 破坏电子商务计算机信息系统
电子商务计算机信息系统是电子交易的物质基础,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发生故障都会影响整个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如果行为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非法侵入电子商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删除、修改其中的应用程序和数据,破坏系统安全防护措施,将直接造成整个电子商务秩序的混乱,给交易各方造成严重损害。
(3) 虚假认证
认证机构在电子商务体系中起着重要的监督、管理和认定交易各方身份和资信的作用。如果认证机构工作人员恶意虚假认证,可能会给交易双方造成严重损害。
(4) 非法截获、复制电子数据商品
电子商务系统中存在作为交易基础的电子商务信息,以及交易对象的数据商品,如计算机软件、数据库和服务信息等。在交易传输过程中,这些数据商品可能被他人非法截获或复制,给交易双方造成严重损失。
电子商务的低廉营运成本、不受时空限制的交易方式以及高速、便捷的交易程序,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利用的机会。这种犯罪以电子商务为工具或平台,其犯罪行为更具隐蔽性和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利用电子商务洗钱
犯罪分子可以利用虚假或真实的电子商务行为作掩护,通过网络银行结算的快捷性、客户身份识别的模糊性以及兑付保密制度存在的安全漏洞,采用匿名方式在电子商务系统中进行账户之间资金的非法转移。
(2) 利用电子商务逃税
电子商务活动通过网络进行商务协议和货物交付,使税收征管和监控失去直接的实物对象,难以进行征税。电子商务的便捷性和保密性使纳税人身份与交易细节的确定极为困难,也造成了传统的监控手段失灵,无法有效地进行税收监管。
(3) 利用电子商务诈骗
电子商务使商务诈骗行为更易得手、更难追究。犯罪人可能借用电子商务名义签订电子合同,骗取被害人货款或定金后,不履行或不按合同规定履行交货义务,甚至完全隐匿踪迹,无法追查。
我国刑法规定的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包括刑罚和情节。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故意杀人罪的情节包括防卫过当、义愤杀人等。此外,文章还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故意杀人罪,如谋财型、复仇型、情欲型、遗弃型、迷信型和寻衅斗殴型等。
共同犯罪的认定和基本类型。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的行为,不包括事前无共同谋划或过失犯罪的情况。共同犯罪基本类型包括任意共犯与必要共犯、事前共犯与事中共犯、简单共犯与复杂共犯以及一般共犯与特殊共犯。共同犯罪的形式多样,某一共同犯罪可能属于多种
帮助犯和从犯的定义、角色与区别。帮助犯指在共同犯罪中提供帮助,未直接参与犯罪实行行为的人。从犯则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人,根据其角色和行为可分为多种类型。对于从犯,根据其在犯罪中的作用,处罚应从轻、减轻或免除。文中还提到共同犯罪中“一人行
我国单位是否可以成立共同犯罪的问题。文中首先明确了共同犯罪的定义,即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接着阐述了单位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和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的主犯,详细说明了主犯的刑事责任如何确定,包括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其他主犯以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