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作业分级

时间:2024-12-18 浏览: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6390

有毒作业分级规则及应用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文旨在规定有毒作业危害条件分级的技术规则,作为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的基础标准。适用于企业生产性毒物作业。

2. 引用标准

本文引用了GB504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和TJ3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3. 术语

3.1 生产性毒物:指在生产中使用和产生的、在作业时以较少的量经呼吸道、皮肤、口进入人体,并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3.2 工作地点:指职工为观察、操作和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3.3 有毒作业:指职工在存在生产性毒物的工作地点从事生产和劳动的作业。

3.4 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指在一个工作日内,职工在工作地点实际接触生产性毒物的作业时间。

3.5 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指国标GB5044表2中规定的各种毒物的危害程度级别。

3.6 最高容许浓度:指TJ36表4中规定的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3.7 毒物浓度超标倍数:指工作地点空气中毒物的浓度超过该种生产性毒物最高容许浓度的倍数。

4. 有毒作业分级原则

4.1 有毒作业分级的三项指标为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有毒作业劳动时间和毒物浓度超标倍数,分别用D、L、B表示。

4.2 三项指标的确定:

4.2.1 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系数D:根据国标GB5044表2确定。

4.2.2 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系数L:根据有毒作业劳动时间表确定。

4.2.3 毒物浓度超标倍数B:根据实际测定的毒物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计算。

4.3 分级指数(C)的计算:根据分级指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4.4 分级级别:根据分级指数范围确定。

4.5 当有毒作业工作地点空气中存在多种毒物时,应以最严重的级别定级,并注明其他生产性毒物作业的级别。

5. 有毒作业的分级和测定

有毒作业的分级和测定应由劳动部门及其授权的劳动安全卫生检测机构进行。

附录A:工作地点空气中有毒物质的采样规定

A.1 采样周期:每年至少测定2次,分别在夏季和冬季进行。

A.2 采样地点:

  • A.2.1 在职工的工作地点进行采样,如工作地点有变化应相应进行几次采样,浓度取均值。
  • A.2.2 采样器应架设在操作人员呼吸带高度、有毒物质扩散的下风向位置。

A.3 采样数量:在测定毒物浓度超标倍数时,每个作业场所应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数量不得少于5个。

A.4 注意事项:

  • A.4.1 采样时,企业必须正常利用现有防毒措施。
  • A.4.2 必须在正常生产的状况下进行采样。
  • A.4.3 由于工艺流程和劳动组织的变更及设备改造、技术更新而引起劳动条件变化时,应重新测定。

A.5 分析方法:参照《车间空气监测方法》第二版执行。

A.6 绘制工作地点采样点平面图。

A.7 有毒作业分级汇总表。

相关标签: 登高作业要求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禁止使用含超标准放射性物质或易溶出有毒有害物质的材料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中材料使用的相关规定。根据相关规定,禁止使用含超标准放射性物质或易溶出有毒有害物质的材料,以保护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健康。在处置工业垃圾和海上试油时,也必须遵守规定,避免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

  • 公路施工安全总结与计划

    公路施工中的安全工作总结与计划。文章前期安全工作总结涉及到吸收塔壁板安装和塔内箱型梁穿吊作业等工作的挑战,并强调了预防工作的关键。安全工作总结部分强调了关注安全和关爱生命的意识,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和现场协调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个别

  • 海洋生态系统和环境破坏将受到处罚

    海洋生态系统如珊瑚礁、红树林等,海洋水产资源以及海洋保护区的破坏问题。对于破坏行为,海洋环境监督管理部门将责令改正、采取补救措施,并罚款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此外,非法转移危险废物和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环保不达标也将受到处罚。

  • 施工安全协议书

    甲乙方在施工过程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包括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对临时用电设备设施进行监督和检查、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以及采取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措施等内容。同时强调双方必须遵守国家和工程所在地的安全生产要求,确保工程及人员、材料、

  • 煤矿行业特殊工种的分类
  • 他人高空坠物是什么责任
  •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