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实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所规定的行为,应当被认定为“严重污染环境”的情形包括:
实施刑法第三百三十九条和第四百零八条所规定的行为,具有本解释第一条第六项至第十三项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当被认定为“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或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造成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
实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和第三百三十九条所规定的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被认定为“后果特别严重”:
实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和第三百三十九条所规定的犯罪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酌情从重处罚:
实施第一项规定的行为构成妨害公务罪的,应当同时以污染环境罪和妨害公务罪数罪并罚。
实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和第三百三十九条所规定的犯罪行为,但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损失扩大、消除污染,积极赔偿损失的,可以酌情从宽处罚。
单位犯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和第三百三十九条所规定的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定罪处罚,并对单位判处罚金。
行为人明知他人无经营许可证或者超出经营许可范围,向其提供或者委托其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应当以污染环境罪的共同犯罪论处。
违反国家规定,同时构成污染环境罪、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投放危险物质罪等犯罪的,应当根据处罚较重的犯罪定罪处罚。
本解释所称“公私财产损失”包括污染环境行为直接造成财产损毁、减少的实际价值,以及为防止污染扩大、消除污染而采取必要合理措施所产生的费用。
本解释所称“有毒物质”包括:
对于案件中涉及的环境污染专门性问题难以确定的,应当由司法鉴定机构出具鉴定意见,或者由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指定的机构出具检验报告。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及其所属监测机构出具的监测数据,经省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认可的,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本解释发布实施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6〕4号)同时废止。之前发布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禁止使用含超标准放射性物质或易溶出有毒有害物质的材料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中材料使用的相关规定。根据相关规定,禁止使用含超标准放射性物质或易溶出有毒有害物质的材料,以保护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健康。在处置工业垃圾和海上试油时,也必须遵守规定,避免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
海洋生态系统如珊瑚礁、红树林等,海洋水产资源以及海洋保护区的破坏问题。对于破坏行为,海洋环境监督管理部门将责令改正、采取补救措施,并罚款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此外,非法转移危险废物和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环保不达标也将受到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1998年6月2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98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1998年9月8日起施行。确理解和适用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现结合人民法院审判工作实际,对执行刑事诉讼法的若干具体问题解释如下:
改判后仍判决在法定刑以下处以刑罚的,仍需按照《刑事诉讼法解释》规定的程序逐级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最高人民法院复核在法定刑之下判处刑罚的案件,予以核准的,作出核准裁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