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其它经济类法律 > 电力法 > 电力供应与使用 > 窃电行为以及处理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窃电行为以及处理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时间:2020-05-25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6516
窃电行为情节非常严重触犯刑法的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窃电是指以非法占用电能,以不交或者少交电费为目的,采用非法手段不计量或者少计量用电的行为,是一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详细的内容请阅读下文。

窃电行为以及处理的法律依据

盗窃电能一直是困扰电力正常供应和电力企业健康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窃电行为不仅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供电秩序,更造成了电力设施的损坏,形成重大的安全事故隐患,直接威胁着电网的安全。窃电之风的难以刹住,主要是一些单位和个人法制观念淡薄,错误地认为“窃电不算偷,窃电不犯法”;受经济利益驱动和诱惑,一些个体户、私营企业、承包或租赁经营的企业等,把窃电作为一种降低成本、牟取暴利的手段,因而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窃电,形成了由过去个人窃电发展到现在单位窃电的现象。同时由于电能具有发、供、用同时完成和无影无踪的特点,窃电手段大多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证据极易销毁或转移,尤其是对使用高技术窃电的取证难度较大,查处窃电案件不可能像查处其他盗窃案件那样“人赃俱获”,这给电力企业查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对窃电行为处理的法律依据:

供电企业对查获的窃电行为的处理:供电企业对查获的窃电者,应予制止并可当场中止供电。窃电者应按所窃电量补交电费,并承担补交电费三倍的违约使用电费。拒绝承担窃电责任的,供电企业应报请电力管理部门依法处理。窃电数额较大或情节严重的,供电企业应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盗窃电能的,由电力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追缴电费并处应交电费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或者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盗窃电能的,由电力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追缴电费并处应交电费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供电营业规则》第一百零二条规定:“供电企业对查获的窃电者,应予以制止,并可当场中止供电。窃电者应按所窃电量补交电费,并承担补交电费三倍的违约使用电费。拒绝承担窃电责任的,供电企业应报请电力管理部门依法处理。窃电数额较大或情节严重的,供电企业应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窃电行为包含哪些:

(一)在供电企业的供电设施或者其他用户的用电设施上擅自接线用电;

(二)绕越供电企业的用电计量装置用电;

(三)伪造或者开启计量检定机构加封的用电计量装置封印用电;

(四)故意损坏供电企业用电计量装置或者故意使其计量不准或者失效;

(五)故意删除、修改或者伪造用电信息系统或者计量表中有关数据和应用程序用电;

(六)使用特制的装置窃电;

(七)采用其他方法窃电。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电力投资者对所投资的电力有优先使用权吗

    电力投资者对所投资的电力是否有优先使用权的问题。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电力投资者对其投资形成的电力享有法定权益,如果并网运行,电力投资者有优先使用权。电力生产特点包括整体性、同时性和随机性,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准备工作和调度安全监控有严格要求。

  • 工程质量管理及其重要性

    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工程质量管理涉及运用一系列手段和方法进行系统管理,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提高投资效益并满足社会需求。中国开始实行企业自我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社会监督以确保工程质量。质量检测是工程质量监督的重要手段

  • 在我国工伤待遇报销需要提缴什么资料?

    申报工伤待遇一般都是公司把相关的资料提交到工伤保险机构的,可是现在的用人单位在员工用工安全方面的管理也是比较规范的,处理工伤的这种事故肯定经验也是非常的欠缺的。所以不一定公司的相关责任人员就特别的了解在我国工伤待遇报销需要提缴什么资料的这个问题。③工

  • 地面施工设施损害责任纠纷怎么解决?

    先协商处理,无法协商只能起诉解决。损害赔偿是一种民事责任,这种民事责任由侵权行为而产生。在公共场所或者道路上挖坑、修缮安装地下设施等,没有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施工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发生纠纷之后,解决问题的途径只有起诉或者是协商

  • 网络安全法基本原则是什么
  • 犯了拒绝提供间谍犯罪证据罪一般怎么判
  • 驾照真假怎么查询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