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各地盗窃、破坏铁路、油田、电力、通讯等器材设备的犯罪活动日益猖獗,对公共安全和国家经济建设造成严重威胁。为保障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各级公、检、法机关应高度重视此类犯罪活动,将其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密切配合,采取果断措施,坚决打击盗窃、破坏器材设备的违法犯罪活动,并整顿废旧金属收购站、点,堵塞收赃、销赃渠道,遏制此类违法犯罪活动的蔓延。
公安机关应及时立案调查,迅速侦破此类案件。通过清理整顿废旧金属收购业,及时发现可疑线索,深挖犯罪团伙。对查获的犯罪分子,只要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据确凿,公安机关应及时移送检察机关,检察机关应及时批捕、起诉,人民法院应依法从重从快判处。根据犯罪行为的性质,采取相应的刑事责任追究措施,如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交通设施罪、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破坏通讯设备罪等。在处理此类案件时,要避免处罚过轻,更不能以治安处罚代替刑事制裁。
各级公安机关应与工商行政管理、商业、物资部门合作,对废旧金属收购站、点进行集中清理整顿。对个体和没有特种行业许可证的收购站、点非法收购废旧金属的,应坚决取缔。对非法收购的铁路、油田、电力、通讯等器材设备,公安机关应依法追缴,并根据情节轻重,责令其停业整顿、吊销特种行业许可证,直至取缔,并可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各地公、检、法机关应与铁路、油田、电力、邮电等部门合作,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向群众普及盗窃、破坏器材设备的严重危害,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发动群众参与打击此类违法犯罪活动。要选择典型案例进行公开处理,并通过新闻媒介公开报道,以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声势,教育群众,震慑违法犯罪。对有关部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提出建议,督促他们采取措施,加强防范,保护国家财产安全。
请各地及时报告贯彻执行情况。
加强供电监管、规范供电行为的相关内容。电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负责全国供电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遵循公开、公正和效率的原则。供电企业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同时需要接受电力监管机构的监管。监管内容包括供电能力、供电质量、电压监测点设置、供电安全、电力社会普遍服
配电工程质量的验收与评定标准。该标准是为了贯彻国家质量方针、实现公司战略目标而制定的,为电网建设工程质量检验、验收和评定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支撑。标准制定结合了国家建设工程质量及电力行业相关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该标准体现了统一标准思想、严格质量标准、关
未经许可从事供电或变更供电营业区的行为所受到的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规定,此类行为属于违法行为,电力管理部门有权采取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处罚措施。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其他供电相关的违法行为及其对应的处罚措施。
税务筹划与企业财务管理的互动关系,重点讨论了电力企业的税务筹划,包括收入、成本、费用、资产和负债要素的税务筹划方法。税务筹划的关键在于关注国家政策和利率的变化,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合理避税,降低资金成本。此外,还提到了火电企业的煤耗问题及其解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