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签订再保险合同的情况下,再保险分出人提取相关原保险合同各项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除外)确认应付保险受益人负债的同时,也产生了向再保险接受人收取补偿金额的权利,该权利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人保险人并且权利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符合资产要素的定义及确认条件,应当确认为应收分保准备金资产。需要说明的是,应收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属于分出的未赚保费,本质上不属于预期从再保险接受人处获得补偿的权利金额。
应收分保准备金的确认应符合与有关原保险合同准备金不相互抵销的要求,即再保险分出人不应仅以各项原保险合同准备金扣除相关应收分保准备金后的金额列示于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方。原保险合同准备金反映再保险分出人应付保险受益人的负债,而应收分保准备金反映的则是再保险分出人应收再保险接受人的债权。再保险合同的签订并不能减少或免除再保险分出人对原保险合同保险受益人的保险责任,无论再保险接受人能否对再保险分出人支付补偿金额,再保险分出人都要向保险受益人全额履行赔付义务。因此,应收分保准备金与相关原保险合同准备金不应相互抵销,抵销处理会掩盖再保险分出人客观存在的信用风险,造成信息披露不充分。按照再保险合同准则要求,再保险分出人应在资产负债表中全额列示原保险合同各项准备金,以全面、真实反映其对原保险合同保险受益人的负债情况,同时将各项应收分保准备金作为资产单独列示,以真实反映其对再保险接受人应有的债权。这样,也有利于准确考核再保险分出人的偿付能力。应收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同样不符合相抵销条件,应分别列示于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和负债方。
交通事故后是否需要起诉保险公司才能获得赔付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只要符合保险合同规定,保险公司会履行理赔义务,不必起诉。争议处理可通过协商和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解决。保险理赔的原则包括重合同、守信用、实事求是、主动迅速准确合理。
合同的定义和含义,指出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文章特别介绍了保险合同的含义,包括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的协议,以及双方在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投保人要支付保险费,而保险人则需对保险标的可能遭受的危险提供保障,并在事故发生时支付保
网签合同与纸质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网签在一定情况下具有法律效力,但如果想确保合同有效性,建议网签后仍需签订纸质合同。特殊情况下,网签可被认定为具有终极效力,前提为双方都积极履行合同义务。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需符合《电子签名法》规定,采用电子签名技术在线
借款人因出口生产需要,向贷款人申请流动资金外汇贷款,经贷款人审查同意发放。双方为保证贷款的顺利实施,并维护各自的经济权益,特签订本合同如下:。为有利于还款,借款人应在贷款人处开立还款准备金帐户,将用于还款的人民币资金先予存入,待外汇额度落实后再结汇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