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侵权责任主体 > 校园侵权责任 > 未成年人校园暴力惩罚该如何办

未成年人校园暴力惩罚该如何办

时间:2020-05-25 浏览:2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7222
校园暴力对于学生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大到影响孩子的一生,这些只有被欺负的人才会明白的,所以学校方面就应该洞察清楚,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即使是在外面,只要是自己学校的学生就不能校园暴力。怀-柔律师通过你的问题带来了以下的法律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未成年人校园暴力惩罚该如何办

根据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可以说,不满十四周岁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民法根据自然人是否可以认识自己行为的性质、可能造成的后果及承担行为后果的能力为标准,划分为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和完全行为能力人。一般标准为年龄0-10-18周岁,特别的标准是智力水平。特殊的年龄阶段是年满十六周岁能够凭借自己的劳动所得生存可认定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刑法的标准同样以年龄为一般标准,未满十四周岁不应当收到刑事处罚,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八周岁仅对故意杀人、强奸、抢劫、投放危险物品等八种犯罪承担刑事责任。未满十八周岁犯罪嫌疑人一律不适用死刑。特别的标准也是智力问题,如有无精神疾病等。

《民法通则》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包括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注:十六至十八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可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刑法规定的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18周岁以上公民,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自己劳动收人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0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均应负刑事责任;未满14周岁的人犯罪一概不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放火、爆炸、贩卖毒品、投毒罪应负刑事责任。

面对越来越突出的青少年犯罪,面对越来越低龄的“问题少年”,国家,需要如何应对?

工读学校,曾是我国设立的一种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对象一般是13-17岁,有违法或轻微犯罪行为,不宜留在原校学习,但又不宜劳动教养或判刑的中学生和社会适龄青少年。在1999年以前,只要经过学校报公安局批准,就可强制入学;而在1999年之后,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改为要在学生和家长自愿的情况下才能就读工读学校。因此,走进工读学校的“问题少年”非常有限,截至2010年全国工读学校的总量锐减至70多所。目前,我国的工读学校都改名为专门教育学校,因为存在的问题而限制了其功能的发挥。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校园欺凌的法律问题

    校园欺凌的法律问题,指出校园欺凌是一种常见现象,并对受害者造成多方面的影响。学校在全球范围内都面临着校园欺凌的问题,包括一些性质严重的恶性案件。根据相关法律,学校应承担起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保护义务,如果未尽到职责导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学校应

  • 学校自残事件的法律责任问题

    学校在学生自残事件中的法律责任问题。一般情况下,学校不承担学生自残行为的责任。对于学生在学校受到的人身损害,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同时,在上海,公平原则也被应用于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责任的情况。即使学校没有责任,在特定情况下,法院

  • 过分的玩笑是否构成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的现象,特别是过分玩笑是否构成校园欺凌的问题。校园欺凌分为不同类型和表现,包括肢体暴力、语言侮辱、网络欺凌等。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法规和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强调了校园欺凌的严重性,并指出需要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 校园暴力相关规定及处理措施

    校园暴力的法律规定及处理措施。校园暴力在我国并没有专门的法律条文,但校园暴力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校园暴力行为可能触犯刑法中的多种罪名,如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等。同时,民法也规定了侵害他人人身权和财产权的行为应依法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 校园暴力证据收集的法律指导
  • 学生在校住宿摔伤学校有责任吗
  • 孩子借高利贷能否报警?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