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校园暴力有罪吗
校园暴力涉及如下法律罪责:
《刑法》:关于故意伤害、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规定
《侵权责任法》:关于侵权责任及赔偿责任的规定
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同学间挑衅滋事、辱骂、互殴、群殴等行为,轻则拳打脚踢,重则头破血流,甚至致伤致残致亡,你可能面临的刑事法律责任:故意杀人罪(刑法第232条)、过失至人死亡罪(刑法第233条)、故意伤害罪(刑法第234条)、过失至人重伤罪(刑法第235条)、非法拘、禁罪(刑法第238条)、侮辱罪(刑法第246条)、聚众斗殴罪(刑法第292条)、寻衅滋事罪(刑法第293条)等等。同学间以保护、借钱为名向同学勒索财物或以其他不正当的手段获取财物,有可能触犯的法律是:抢劫罪(刑法第263条)、盗窃罪(刑法第265条)、抢夺罪(刑法第267条)、敲诈勒索罪(刑法第275条)、绑架罪(刑法第239条)。
对未成年学生的刑事处罚有哪些特殊规定
1、关于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问题
《刑法》第17条第一、二款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故意杀人,伤害致人重伤或者,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在年龄上划分负刑事责任的阶段,既有警示有暴力倾向的在校学生,一旦达到一定辨别是非的能力就要承担因此产生的法律责任,同时照顾未成年生理和心理特点。
2、关于未年人的刑罚问题
《刑法》第17条第三、四款规定,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14周岁不予刑事责任的,责令他的家长或其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时也可由政府收容教养。《刑法》第49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这里的死刑包括死缓。这种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宽容从轻的规定,体现国家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能力,以及在法律框架下的犯罪是否应被判定为犯罪的问题。《刑法》规定精神病人在无法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情况下造成危害结果不负刑事责任,但家属或监护人需严格看管和医疗他们。对于女性未成年人犯罪,法律有特殊规定保护其权益。在处罚时会考虑法
校园暴力的判刑规定及具体年龄要求。文章指出,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下特定罪行应负刑事责任。同时,校园暴力分为行为暴力、语言暴力和心理暴力,应采取措施预防并应对。为应对校园暴力,需具备依法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等,并搜集证据及时报告。每个人都应承担
毒品运输途中的犯罪行为在刑法中的定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无论毒品在运输途中的哪个阶段,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都属于犯罪行为,并需追究刑事责任和刑事处罚。文章详细阐述了不同情况下犯罪行为的处罚规定,包括单位犯罪和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
幼儿园虐童事件的法律处罚措施。幼师虐待幼儿的行为是违法的,《刑法修正案(九)》对此类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包括单位犯罪的责任追究和刑事处罚。同时,《治安管理处罚法》也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此外,《未成年人保护法》还明确禁止虐待未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