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校园暴力有罪吗
校园暴力涉及如下法律罪责:
《刑法》:关于故意伤害、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规定
《侵权责任法》:关于侵权责任及赔偿责任的规定
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同学间挑衅滋事、辱骂、互殴、群殴等行为,轻则拳打脚踢,重则头破血流,甚至致伤致残致亡,你可能面临的刑事法律责任:故意杀人罪(刑法第232条)、过失至人死亡罪(刑法第233条)、故意伤害罪(刑法第234条)、过失至人重伤罪(刑法第235条)、非法拘、禁罪(刑法第238条)、侮辱罪(刑法第246条)、聚众斗殴罪(刑法第292条)、寻衅滋事罪(刑法第293条)等等。同学间以保护、借钱为名向同学勒索财物或以其他不正当的手段获取财物,有可能触犯的法律是:抢劫罪(刑法第263条)、盗窃罪(刑法第265条)、抢夺罪(刑法第267条)、敲诈勒索罪(刑法第275条)、绑架罪(刑法第239条)。
对未成年学生的刑事处罚有哪些特殊规定
1、关于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问题
《刑法》第17条第一、二款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故意杀人,伤害致人重伤或者,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在年龄上划分负刑事责任的阶段,既有警示有暴力倾向的在校学生,一旦达到一定辨别是非的能力就要承担因此产生的法律责任,同时照顾未成年生理和心理特点。
2、关于未年人的刑罚问题
《刑法》第17条第三、四款规定,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14周岁不予刑事责任的,责令他的家长或其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时也可由政府收容教养。《刑法》第49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这里的死刑包括死缓。这种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宽容从轻的规定,体现国家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审查逮捕程序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向。当前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剧增,审查逮捕程序存在立法不足和执法理念陈旧等问题。文章建议借鉴外国少年司法理念,结合新刑诉法规定,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体系,保障程序人性化、合理化、合法化。研究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查
贩卖毒品罪的法律规定和量刑标准,根据《刑法》相关规定,无论数量多少,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都构成犯罪行为。量刑标准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分为严重、较重和一般三种情况,并对单位犯罪和未成年人犯罪有特别规定。多次贩卖毒品将累计计算处罚。
被欺凌者的性格特点,他们通常内向、害羞、怕事,缺乏社交技巧,容易成为被欺凌的对象。文章还讨论了殴打与犯罪的区别,尤其是与故意伤害和故意杀人罪的界限,需要考虑行为是否损害人体组织和器官机能以及损害的程度。此外,文章还探讨了过失致人死亡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
学校退餐费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学校不退还学费的处理方法,包括协商、投诉和起诉等步骤。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学校保护法的具体内容,涉及教育方针、受教育权、人格尊严、安全保障和集体活动等方面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