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一般侵权 > 人身权侵权 > 三大运营商个人信息可以往外泄露吗

三大运营商个人信息可以往外泄露吗

时间:2024-07-01 浏览:9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7944

我国网络信息安全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根据我国《网络信息安全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并且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因此,三大运营商不可以将个人信息往外泄露。

个人信息滥用情况的分类

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第一种情况是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某些机构在办理业务时,要求客户提供大量非必要或与业务完全无关的个人信息。例如,一些商家在办理积分卡时,要求客户提供身份证号码、工作机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子女状况等信息;一些银行要求申办信用卡的客户提供个人党派信息、配偶资料乃至联系人资料等。

擅自披露个人信息

第二种情况是擅自披露个人信息。某些机构未获法律授权、未经本人许可或超出必要限度地披露他人个人信息。例如,一些地方对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人员的姓名、家庭住址、工作单位以及违法行为进行公示;有些银行通过网站、有关媒体披露欠款者的姓名、证件号码、通信地址等信息;有的学校在校园网上公示师生缺勤的原因,或者擅自公布贫困生的详细情况。

擅自提供个人信息

第三种情况是擅自提供个人信息。某些机构在未经法律授权或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将所掌握的个人信息提供给其他机构。例如,银行、保险公司、航空公司等机构之间未经客户授权或超出授权范围共享客户信息。

更为恶劣的情况是非法买卖个人信息。调查发现,社会上出现了大量兜售房主信息、股民信息、商务人士信息、车主信息、电信用户信息、患者信息的现象,并形成了一个新兴的产业。例如,个人在办理购房、购车、住院等手续之后,相关信息被有关机构或其工作人员卖给房屋中介、保险公司、母婴用品企业、广告公司等。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及前景

    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状况及前景。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创新支付业务和电子商务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然而,行业也面临资金管理风险、信息泄露风险和洗钱风险等挑战。人民银行出台一系列制度规范,但仍有待完善。第三方支付机构需加强内控制度、完善业务核

  • 保密协议

    保密协议的内容,其中包括保密信息的定义、范围、载体以及保密义务。协议详细列出了需要保密的信息范围,如各类文件、合同、商业计划、客户数据库等。乙方在任职期间和离职后都有保密义务,不得泄露或披露保密信息。此外,还规定了专有服务和竞业禁止条款,乙方在任职期

  • 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定

    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定。依据《侵权责任法》,侵犯隐私的行为包括公开个人信息、非法侵入住宅、跟踪监视、刺探财产状况等。最新资讯来自《民法典》,于XX年生效,其中明确了自然人和法人享有的权利,包括隐私权,并加强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禁止非法获取、使用、加工、

  • 人身权的范围

    人身权的范围及其分类。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等与人身直接相关的权益,如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等。当人身权受到侵害时,公民有权请求司法保护。人身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涉及生命、健康、名誉等核心领域。

  • 知情人对公开发行申请注册信息的保密责任
  • 造谣中伤和泄露隐私的行为构成犯罪吗?
  • 网络协议安全性问题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