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复议后,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情况下,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共同被视为被告;而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情况下,复议机关被视为被告。
如果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起诉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被视为被告;如果起诉复议机关不作为的,复议机关被视为被告。如果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行政行为,共同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被视为共同被告。
委托组织所作的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被视为被告。如果行政机关被撤销或职权变更,继续行使职权的行政机关被视为被告。
(1) 如果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决定将被维持。
(2) 如果被申请人不履行法定职责,决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
(3) 如果具体行政行为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决定撤销、变更或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如果决定撤销或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可以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a. 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b. 适用依据错误;
c. 违反法定程序;
d. 超越或滥用职权;
e. 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
宅基地土地转让纠纷的处理方法。包括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如果协商不成可向受理机关提出处理申请或向上级申请复议或诉讼。同时介绍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包括土地所有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规定。在处理宅基地权属争议时,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村民合法权益
村民委员会未经村民大会同意擅自提留征地补偿款行为的法律责任问题。该行为被视为违法犯罪行为,并涉及法律依据和相关后果。文章还介绍了村民权益的保护措施以及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在干预村民自治事项时的责任。
土地征用制度的修正与完善。文章指出,虽然《宪法》确立了土地征用并给予补偿的制度,但全国缺乏统一规定,各地区存在操作差异和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进行制度改革与创新,包括划定土地征用范围、遵循公平公正原则、严格土地征用程序、合理确定补偿标准和分配原则等。
征地拆迁中下发告知书、通知书是否可诉的问题。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就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包括具体行政行为和行政事实行为。如果通知书等存在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情况,当事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在征地拆迁纠纷中,只要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