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一般侵权 > 人身权侵权 > 客户曝光商家名誉侵权吗

客户曝光商家名誉侵权吗

时间:2024-10-16 浏览:5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8064

消费者曝光商家名誉侵权的合法性分析

一、舆论监督的合法性

通过正常、真实的舆论监督曝光不符合要求的商品及服务,有利于净化市场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是社会大众维权的正当、合理途径。

二、确定名誉侵权的要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7条规定,确定名誉侵权的要件包括:

  1. 行为人主观有过错:行为人对于他人名誉权受侵害的事实主观上存在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
  2. 行为人行为违法:行为人的行为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
  3. 存在损害后果:名誉权的损害后果较为隐蔽,且举证比较困难,但可以表现为社会对个人品德评价降低或商誉下降等。
  4. 损害后果与违法行为之间有因果联系:侵害名誉权的行为必须直接导致损害后果,间接损害后果则不能构成侵权。

三、行为人主观过错的认定

对于行为人是否存在主观过错,应根据其对于他人名誉权受侵害的事实主观上是否存在过错来认定。例如,在媒体报道侵害他人名誉权案件中,如果加害人的主观心态为故意,可以轻易认定;但如果仅仅是因为报道事实调查或审查不严导致报道失实,其主观心态应当如何认定?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充分考虑新闻媒体作为社会监督主体的特殊地位,鼓励并支持其继续有效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四、行为人行为的违法性

行为人的行为违法应仅包括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而不包括部门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对于违反这些规定的行为,受害人不能要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只能向相关行政主管机关申诉控告,要求主管机关对行为人进行处理。

五、损害后果的存在与认定

由于名誉权的特殊性,其损害后果较为隐蔽且举证困难。损害后果可以表现为社会对个人品德评价降低或商誉下降等。目前,我国尚未明确规定名誉权损害后果的具体表现形式,对于是否存在损害后果及后果的严重性,法官仍然具有自由裁量权,这也是完善名誉权保护制度亟待解决的问题。

六、因果联系的要求

确定名誉侵权的构成必须是违法行为直接导致损害后果,间接损害后果不能构成侵权。因果联系一般表现为直接和间接两种。如果确定违法行为与间接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联系,将导致权利滥用,与名誉权保护制度的初衷相违背。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医生透露病人隐私是否构成违法行为?——《民法典》对隐私权的保护

    医生透露病人隐私是否构成违法行为以及侵犯隐私权的范畴。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医生透露病人隐私将承担侵权责任。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包括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如非法跟踪、安装窃听设备等。文章强调应积极维护自身隐私权,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

  • 偷拍他人隐私放到网上是否构成犯罪?

    偷拍他人隐私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根据相关法规,侵犯隐私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将受到相应的法律处罚。文章阐述了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分类,并介绍了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和对侵权行为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计算方式。最新资讯也强调了自然人享有隐私权的重要性。

  • 我国偷拍行为侵犯的权利

    偷拍行为侵犯的权利,包括隐私权与肖像权。隐私权涉及个人信息的保护,未经许可公开个人信息属违法行为。肖像权则指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使用他人肖像进行营利活动。偷拍行为往往同时侵犯这两种权利,导致侵权者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手机IP地址的隐私性

    手机IP地址的隐私性问题。首先介绍了隐私权的定义和限制,并强调了个人隐私必须受到合法、道德和社会需求的约束。接着,文章提到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包括《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对侵犯隐私权行为的处罚。特别是,文章指出了在网络上获取他人隐私图片和视频并在

  • 出售个人信息刑事案件的法律规定
  • 侵犯隐私的行为及法律规定
  • 手机号是否构成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