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民人格权受到侵害时,必然会给受害人本人带来精神上的痛苦,同时也会对其近亲属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和情感创伤。因此,仅仅适用其他非财产性质的责任方式,而排除精神损害赔偿方式的适用,无法从根本上减轻受害人的精神痛苦。只有结合适用精神损害赔偿方式,才能从根本上弥补受害人因精神痛苦所遭受的损失,并在心理上给予一定程度的安抚。
精神损害赔偿方式具有其他责任方式无法替代的特点,包括抚慰性、补偿性、补充性和有限性。抚慰性是指通过经济赔偿,给予受害人精神上的抚慰,部分减轻其精神痛苦;补偿性质则是由于精神损失是无形的、无法准确计算的,不可能像物质损失一样要求按等值进行完全赔偿,只能是一种补偿;补充性是指精神损害赔偿不是弥补精神损失的唯一手段,而是对弥补精神损失的非物质手段的必要补充;有限性则是指精神损害赔偿仅适用于特定范围,不能任意扩大。因此,这些特点完整地体现了公民精神权利的价值,并恢复了受害人的人格权的现实作用。
其他责任方式,如赔礼道歉、恢复名誉等对不法侵害人来说,根本涉及不到实质性的损失,因此无法触及其灵魂,不会让其感到“痛”。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仍然可以毫无顾忌地再次犯错,只有通过金钱赔偿方式来承担侵权责任,才能使不法侵害人因金钱上的损失而感到心灵的“痛”,并意识到法律的威严和严肃性。从此以后,他们再也不敢冒险违法,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法律的效力,起到真正的惩戒作用。
一起侵权诉讼案件,原告因被告的侵权行为遭受了经济损失和身体伤害。原告提出了具体的诉讼请求,包括要求被告赔偿各项费用和精神损害抚慰金,并承担诉讼费用。文章还提醒原告在诉讼中需注意的风险,如诉讼请求必须明确具体、要提供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等。文章最后列出了
行政赔偿申请费用的支付问题。被害人向义务机关提出行政赔偿申请时无需支付费用,但如选择提起行政赔偿诉讼,则需支付诉讼费用。对于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可申请缓交、减交或免交。行政赔偿方式包括支付赔偿金、返还财产和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赔偿。赔偿标准根据《国家赔偿
精神损失费的赔偿标准,包括死亡、残疾及侵害人身权益但未造成死亡或残疾的三种情况。赔偿金额分为不同等级,确定金额时需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行为的具体情节、后果、获利情况、经济能力及受诉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目前实际操作中尚无明确标准,由法官依据
在我国肇事致死情况下,受害人的近亲属是否可以请求精神赔偿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解释,受害人的配偶、父母和子女均有权提起民事赔偿请求,包括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和减轻受害人精神上的痛苦和心灵的创伤,同时慰籍受害人的感情世界,对侵权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