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侵权四要件

时间:2023-11-01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8280
人们对名誉权越来越看重,那法律在对名誉权这块是怎样规定的呢?那名誉侵权的构成要件有哪些呢?只有在知道名誉侵权要件的时候,我们才能判别某个行为是否侵害了名誉权。下面就和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名誉侵权的四要件吧!欢迎阅读了解!

名誉侵权四要件

一、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

名誉侵权的成立必须基于受害人名誉被损害的客观事实。名誉权的损害是一种无形的损害,因此在判断上容易产生差异。根据杨*新在《如何判断新闻报道是否侵害名誉权》中所提到的社会评价、精神伤害、财产损失等三个方面作为判定依据。

二、行为人的行为违法

在新闻侵害名誉权案件中,行为人指的是新闻稿件的作者(记者、通讯员)和编辑。他们的撰写、编辑和发表行为违反了保护公民和法人名誉权的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新闻宣传纪律和新闻职业道德准则。

三、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违法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必须存在一种必然、直接和主要的因果关系,否则不能构成侵权。因果关系的存在是名誉侵权的要件之一。

四、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是指新闻作者和编辑在撰写、编辑和发表行为中存在贬损、侮辱和诽谤他人,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未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从而导致对报道对象名誉的侵害。主观上的过错可以分为主观故意和主观过失。

主观故意的过错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报道行为会对他人名誉权造成损害,却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主观过失的过错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报道行为会对他人名誉权造成损害,但由于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而导致损害发生。

在新闻侵害名誉权案件中,主观过失的过错占大多数。这可能是由于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不了解,采访不深入不扎实,把关不严或校对不细等原因导致的。例如,迟某诉《温州日报》案中,文章中的称谓不准确,将刑满释放人员称为“强奸犯”,而法院判决只认定犯有“猥亵妇女罪”,媒体不能任意称其为“强奸罪”。

结论

在新闻报道中,为避免新闻侵害名誉权纠纷的发生,媒体和记者应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重要作用,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搞好舆论监督,并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只要把握住新闻真实性原则,深入了解相关法律,妥善处理,就可以避免新闻侵害名誉权的发生。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侮辱罪是否能提精神损害赔偿

    侮辱罪中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根据相关规定,被侮辱罪的被害人可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等因素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当侵权行为造成严重后果时,法院可判决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数额的确定涉及多个因素,如侵权人的过错程度、行为方式、造

  • 2020江苏省精神损害赔偿标准

    江苏省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赔偿数额应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手段、后果、获利情况、经济能力和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通常不超过五万元。文章还介绍了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精神痛苦、直接财产损失和间接财产损失等。

  • 行政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行政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当行政机关等侵犯受害人的人身权并造成严重后果时,受害人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赔偿义务机关需采取措施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并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 离婚损害赔偿与夫妻间侵权损害赔偿

    离婚损害赔偿和夫妻侵权损害赔偿在我国婚姻法中有所区别。离婚损害赔偿是指因夫妻一方的严重过错行为导致离婚,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夫妻侵权损害赔偿是指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因过错侵害对方的人身、财产权利而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由于离婚损害赔偿的

  • 诽谤他人的赔偿标准
  • 解析职业病赔偿流程指南
  • 国家精神损害赔偿的方式与标准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