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一般侵权 > 民事侵权精神赔偿 > 精神损害赔偿主体及其权利保护

精神损害赔偿主体及其权利保护

时间:2023-10-02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8338
“精神”一词,涵义颇丰,从本质上看,精神是与物质相对应、与意识相一致的哲学范畴,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人的意识活动及其内容成果的总称。(1)哲学上的精神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精神生产,二是精神活动。(2)但法律上使用精神这一概念,并不包括哲学上精神概念的全部内容,而主要是指精神活动,并且通常与精神损害赔偿相关联,法律上的精神活动包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活动以及维护精神利益的活动,更多的是反映客观事物的现象及其与人的情绪、感情、思维、意志的关系。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起源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罗马法中的“侵辱估价之诉”。在罗马早期的《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私犯”中的第一条规定了对文字诽谤和公然歌唱侮辱的刑罚。这可以视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最初形式。

精神损害赔偿的不同表述

在英文中,精神损害赔偿可以有多种表述,但它们都具有“精神损害赔偿”之意。而在日文中,精神损害赔偿被称为“慰籍料”,原意为一种慰抚金,它是对精神损害以金钱估计而构成的损害赔偿。

古代中国法律中对精神损害的制裁

在中国古代法律中,对于侵害人格权的行为,如流内殴议贵者、殴言内外亲戚、殴言父母祖父母、殴言姑舅、奴婢言旧主等,都规定予以刑罚制裁。

精神损害的定义和性质

目前我国法学界尚未就精神损害的定义、性质、受侵害的民事权益以及赔偿数额等问题达成共识。笔者认为,精神损害又称为“非财产损害”,是一种无形的损害。它不是表现为受害人财产利益的减少,而是表现为受害人的精神痛苦或精神利益的减少。

精神损害的不可衡量性

精神损害的不可衡量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精神损害不像物质损失那样清楚明了,人们无法准确衡量其损失的程度,从而无法确定赔偿的数额。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精神损害程度与侵权的程度以及受害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很大关系。有些侵权行为,如侵害他人的贞操权给受害人造成的精神痛苦、侵害他人的生命权给受害人的近亲属造成的精神痛苦可能会伴随人的一生。即使使用再多的金钱赔偿也难以弥合其心理的痛苦。这是精神损害与物质损失不同的显著特征。

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

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应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等组织。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环境侵权中精神损害赔偿的可行性

    环境侵害中的精神损害问题,包括其定义、赔偿方式和确定赔偿的因素。文章指出精神损害包括愤怒、恐惧等情绪,赔偿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等。确定赔偿时,应综合考虑侵害人及受害人的各种因素。尽管我国在精神损害赔偿方面的法律法规较少,但随着法治建设

  • 侮辱罪是否能提精神损害赔偿

    侮辱罪中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根据相关规定,被侮辱罪的被害人可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等因素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当侵权行为造成严重后果时,法院可判决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数额的确定涉及多个因素,如侵权人的过错程度、行为方式、造

  • 行政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行政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当行政机关等侵犯受害人的人身权并造成严重后果时,受害人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赔偿义务机关需采取措施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并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 网络侵害名誉权的赔偿方式

    网络侵害名誉权的赔偿方式,包括财产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财产损害包括现有财产损失和可得利益丧失,如工作和法人财产损失等。精神损害则包括名誉利益毁损和精神痛苦。赔偿数额需考虑多种因素。网络名誉侵权的构成要件包括传播行为、针对特定人、传播内容具有妨誉性

  • 离婚损害赔偿与夫妻间侵权损害赔偿
  • 试用期"超期"可获赔偿金的法律规定解析
  • 国家精神损害赔偿的方式与标准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