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怎样提出离婚精神损害赔偿
时间:2024-07-27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指婚姻关系的一方当事人实施了对另一方诸如通奸、姘居、重婚、遗弃、虐待或谋杀等侵害行为,导致婚姻关系破裂并造成无过错方精神痛苦和内心创伤,过错方给予无过错方的抚慰性质的赔偿。离婚精神损害赔偿,能使有过错方受到经济上的制裁,使无过错方得到经济补偿和精神抚慰,有利于有效地维护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
离婚时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
一、离婚诉讼中的无过错方提起赔偿请求
根据《婚姻法》第三十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受理离婚案件时,应当向当事人书面告知有关权利义务的规定,包括婚姻法第四十六条。在适用婚姻法第四十六条时,需要区分以下不同情况:1. 如果符合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无过错方作为原告,基于该条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请求,必须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2. 如果符合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无过错方作为被告,且不同意离婚,也不基于该条规定提起损害赔偿请求,可以在离婚后一年内单独提起诉讼。3. 如果无过错方作为被告,一审时未基于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提出损害赔偿请求,但在二审期间提出,人民法院应当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应告知当事人在离婚后一年内另行起诉。
二、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是指由法定过错行为导致离婚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这种责任的承担不应受婚姻关系解除方式的限制,也就是说赔偿适用于协议离婚。对于协议离婚,是否给予赔偿应由当事人双方协议约定。如果无过错方不愿意放弃该请求权利,夫妻双方应将赔偿问题与是否同意离婚、财产分割、子女抚育问题一并达成一致。否则,视为放弃赔偿请求权。
三、离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确定标准
确定离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数额需要考虑以下标准:1. 加害人的过错程度:过错程度可以作为对加害人制裁轻重的指标。如果加害人的过错严重,给受害人造成了情绪伤害,导致受害方严重的精神利益损害,应适当增加赔偿金的数额。如果加害人只有轻微过失,赔偿金的数额也可以相应减轻。2. 受害人精神损害程度:需要考虑受害人所遭受的精神伤害和精神痛苦程度,例如是否出现愤怒、恐惧、焦虑、沮丧、悲哀等情绪障碍,是否因精神和感情受到损害导致身体患病,是否精神抑郁、恍惚,影响工作和生活,是否存在精神疾病等。由于精神损害结果涉及到人的身体和精神方面,必要时可委托医疗单位进行相应的评估。3. 具体的侵权情节:例如,与重婚相比,通奸行为的情节较轻,重婚过错行为更为严重,危害性更大。通过综合考虑这些标准,可以确定离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数额。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政赔偿申请费用的支付问题
行政赔偿申请费用的支付问题。被害人向义务机关提出行政赔偿申请时无需支付费用,但如选择提起行政赔偿诉讼,则需支付诉讼费用。对于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可申请缓交、减交或免交。行政赔偿方式包括支付赔偿金、返还财产和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赔偿。赔偿标准根据《国家赔偿
-
精神损失费赔偿标准
精神损失费的赔偿标准,包括死亡、残疾及侵害人身权益但未造成死亡或残疾的三种情况。赔偿金额分为不同等级,确定金额时需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行为的具体情节、后果、获利情况、经济能力及受诉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目前实际操作中尚无明确标准,由法官依据
-
离婚赔偿数额的确定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标准的确定问题。目前我国没有明确的赔偿标准,赔偿数额需结合具体情况和当地经济水平进行分析。诉讼程序中,无过错方可在离婚诉讼中提出损害赔偿请求。离婚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责任形式包括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无过错配偶可请求给付抚
-
已协议离婚半年后是否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离婚后是否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特别是关于《民法典》取代《婚姻法》后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新的法律,如果离婚时未明确表示放弃赔偿请求并且在一年内提出,则可以提起诉讼。需要提供证据来证明对方的暴力行为导致离婚并存在重大过错。同时,《民法典》规定无过
-
朱某某与田某某的事实婚姻关系以及离婚诉讼案件
-
丈夫以威胁言行对妻子造成精神损害,法院准许离婚并判赔精神抚慰金
-
非刑事司法精神损害赔偿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