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网络侵权 > 网络人格权 > 受到网络暴力应如何维权

受到网络暴力应如何维权

时间:2024-12-22 浏览:2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8426
在现实生活中暴力事件是非常多的,暴力事故主要表现有两种,一种是行为上的暴力,如果殴打、伤害他人,语言上的暴力,如侮辱、辱骂他人等,那么受到网络暴力应怎样维权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网络暴力维权:依法维护受害人的权益

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管辖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受害人遭受网络暴力侵害时,可以向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的规定,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的诉讼,应由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其中,侵权行为实施地包括实施侵权行为的计算机等终端设备所在地,而侵权结果发生地则包括被侵权人的住所地。

起诉网络用户或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的规定,原告可以依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第二款、第三款的规定,起诉网络用户或网络服务提供者,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如果原告仅起诉网络用户,而网络用户请求追加涉嫌侵权的网络服务提供者为共同被告或第三人,人民法院应当准许。同样地,如果原告仅起诉网络服务提供者,而网络服务提供者请求追加可以确定的网络用户为共同被告或第三人,人民法院也应当准许。

网络暴力的危害及影响

混淆真假、难以辨识

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社会中,真假原本就难以辨识。而网络暴力事件的不断冲击更加加剧了真善美和假丑恶之间的混淆。通常情况下,对真理的曲解并不在于信息源本身,而在于真理在传播过程中被歪曲混淆。网络暴力事件往往是真理被曲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与错、真假难辨。

侵犯当事人权益

网络暴力中,参与者非理性的群体攻击侵犯了网络暴力事件的当事人,给其身心造成了伤害,并直接侵扰了其现实生活。尤其是人肉搜索的流行,网民已不再局限于在网络上通过语言文字或图像对当事人进行攻击讨伐,而是通过人肉搜索手段直接从网络虚拟社会渗透到现实社会,对当事人的现实生活进行骚扰。在网络暴力事件中,受害人有名有姓,却找不到具体实施伤害的人。正因为如此,参与的网民抱着法不责众的心理肆意妄为。网络集体暴力中,网民很少考虑到当事人的心理。而当事人因网络暴力事件所受的惩罚完全不成比例。当事人需要道德谴责,需要法律制裁,但绝对不需要披着道德外衣打着正义旗帜的暴力去解决。

影响网民的道德价值观

除了直接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外,网络暴力行为的频繁发生还会影响网民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念是人类社会秩序正常运行、美好和谐社会得以构建的保障。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和处事方式。以学校食堂为例,每到吃饭时会很拥挤,楼梯中总是人头攒动,但却能保持井然有序,这是因为价值观念发挥了作用。交通规则的道理也相同,在交通规则还未制定、红绿灯还不存在的世界中,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车辆也会互相相让,以使每个通行的人能够快速到达目的地。社会的普遍价值观影响了个体的价值观,进而影响个体的行为。然而,网络暴力冲击着人们自身的防卫系统,原本符合社会伦理和道德意识的价值观在网络暴力的冲击下会被扭曲。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网络对传统隐私权的冲击及新的侵权形式

    信息网络技术对个人隐私权的威胁以及网络空间中隐私侵权的情形。网络隐私权涉及个人在网络上的行为和信息,具有客体扩大化和数据化的新特点。非法收集利用个人数据、非法干涉监视私人活动、网络黑客的破坏活动以及擅自泄露他人隐私等行为严重侵犯了个人隐私权。

  • 网络传播信息的法律责任

    网络传播信息的法律责任问题。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直接侵权的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是有法律依据的,旨在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操作上是可行的,符合公平正义原则。虽然网络服务提供者无法阻止所有侵权行为,但可通过采取过滤和补救措施来防止损害扩大,因此承担连带责任是合

  • 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打击网络暴力行为

    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打击网络暴力行为。文中指出,网络用户的侵权行为需负民事法律责任,包括转发谣言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行为。同时,应扩大刑法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规制范畴,并应对网络暴力事件采取措施。具体措施包括构建公共信息平台、建立完善的网络言论应急疏

  • 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需要哪些证据谁来证明

    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所需的证据及证明责任。根据《侵权责任法》规定,网络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者需承担侵权责任。网络侵权证据固定至关重要,因为证据易失效。固定证据的方法包括申请公证电子证据、查询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侵权记录、及时举报等。受害人需增强证据保全意识

  • 网络侵害名誉权的赔偿方式
  • 如何对App的版权进行保护
  • 受到网络暴力应如何维权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