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网络侵权 > 其他网络侵权 > 黑客侵权行为处理指南

黑客侵权行为处理指南

时间:2024-07-24 浏览:3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8731
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网络暴力根源也有很多。“网络暴力”已经打破了道德底线,往往也伴随着违法的侵权行为,亟待运用教育、道德、法律等手段进行规范。下面就跟随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来看一下什么样子的网络暴力可以构成犯罪。

网络暴力的法规及其定义

网络暴力方面的法规主要包括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关于办理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该解释对利用信息网络进行诽谤行为进行了界定和规定。

诽谤罪的构成要件

根据该司法解释,构成诽谤罪的要件包括以下几点:

  1. 行为人利用信息网络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
  2. 这些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
  3. 行为人的行为情节严重。

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

该司法解释对情节严重的认定提出了一些具体标准:

  • 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
  • 如果行为人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并造成实际损害,且行为人主观上故意,客观上造成实际损害,情节恶劣的,也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

诽谤罪的处罚

根据刑法第246条,犯有诽谤罪的行为人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具体的处罚将根据犯罪行为的情节严重程度来确定。

总之,网络暴力方面的法规明确了诽谤罪的构成要件和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为打击网络暴力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赔偿方式

    国家赔偿的主要方式,包括支付赔偿金、返还财物、恢复原状等。在确定受害人的损害程度后,以货币形式给予一定额度的赔偿。同时,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并造成精神损害时,还应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并赔礼道歉,造成严重后果的还应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

  • 原告信息

    一起名誉权纠纷案件。原告因被告长期造谣、诽谤、诬陷而请求停止侵权行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并索赔精神损害抚慰金及调查费用。被告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原告的社会评价和家庭生活,原告遂提起诉讼。

  • 庭审发言是否构成侵犯名誉权的侵权行为

    庭审发言是否构成侵犯名誉权的侵权行为的问题,并详细阐述了侵犯名誉权的构成要件。讨论了行为人主观过错、行为人行为违法、存在损害后果以及损害后果与违法行为之间的因果联系等方面。同时,文章还提到了我国国情下新闻媒体的社会监督作用和舆论监督的重要性,并指出了

  • 网络侵权管辖法院的确定

    网络侵权行为的管辖法院确定问题,以及网络侵权受害方的赔偿问题。网络侵权行为的管辖权由侵权行为发生地法院决定,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计算机等信息设备所在地和被侵权人的住所地。网络侵权行为包括网络名誉侵权和网络著作权侵权等,受害方可以通过不同的维权方式获

  • 微博言论是否构成名誉侵权行为
  • 泄露隐私是否构成名誉侵权?
  • 起诉名誉权立案的条件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