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网络侵权 > 其他网络侵权 > 网络暴力侵权危害怎么界定

网络暴力侵权危害怎么界定

时间:2023-10-03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8750
网络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东西,其中就有暴力侵害,目前遭受网络暴力侵权危害的人也有很多,我们熟悉的“扒皮”“语言暴力”等都是属于网络暴力侵权危害的范畴。只是有很多人并不懂得具体暴力危害界定范围。听听手心律师网小编给出的具体意见。

网络暴力侵权的界定

1、传播活动的自发性

网络暴力事件的传播是由网民自发进行的,没有任何强迫行为的存在。无论是首次传播还是二次或多次传播,都是网民自愿的行为。尽管可能存在背后别有用心的事件操控者,但他们的行为往往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进行,并且大多数参与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受到操控。因此,可以说网络暴力传播活动基本上是自发的,至少是参与者自认为是自发的。

2、传播内容的社会敏感性

网络暴力事件的传播内容通常涉及一些社会敏感话题,如虐待、第三者、极度自私等。这些话题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和抵触情绪。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人们更容易群起声讨这些话题,因为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相对容易且安全。这些社会敏感话题的传播往往引发了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

3、信息结构的开放性

在网络上,每个人都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只要在论坛注册,就可以在论坛中发表言论。在网络暴力事件的传播过程中,只要言论没有违反论坛规定,一般情况下版主不会删除。任何人都可以补充任何信息,只要信息是真实的或者是网民希望真实的,都可以引发新一轮的传播活动。网络暴力的传播处于一个极度开放的结构中,这使得传播影响很难被控制。由于无法保证每个发言都公正客观,传播影响往往不是积极的,这导致了网络暴力的发生。

4、虚拟环境的恶劣影响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地位和受到尊重的机会。这使得网络成为人们灵魂最自由的地方。网络的虚拟性质使得很多在现实生活中不容易实现的行为和言论在网络上变得容易和随意。在虚拟环境下,人们往往认为网络是一个安全的地方,而且缺乏现实世界的惩罚机制。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以自由地宣泄情绪,甚至引发大众对同一事件的集体愤怒。与此同时,网络的虚拟性也使得有效的监督机制变得困难。在虚拟环境下,网民的诚信和道德意识容易缺失,这解释了为什么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5、传播效果的失控

网络暴力往往呈现失控的趋势,对当事人造成了身心伤害。大多数网络暴力事件似乎源于对不合理现象的讨伐,这本身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由于狂热和非理性的支配,再加上网络传播结构的开放性和流言传播的易失实性,使得网络暴力很容易出现差错或被人利用,导致无辜的当事人受到冤枉。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网络侵权的物证及其重要性

    网络侵权案件的物证及其重要性。网络侵权行为的责任主体包括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网络用户,主要侵犯名誉、隐私、肖像和财产权等民事权益。处理网络侵权需要有充分的物证,但数字化技术使得网络证据认定困难。网络侵权区别于传统侵权,包括认定难度、侵权主体、后果、司法管

  • 网络诽谤罪是如何处理

    根据《刑法》第246条,以暴力或其他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者,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对于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况除外。如果通过信息网络实施上述行为,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但如果提供证

  • 被人侮辱谩骂了可以提起起诉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6条规定,以暴力或其他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刑罚。对于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况除外。如果被害人通过信息网络实施了上述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

  • 网络谣言所构成犯罪需追刑事责任吗

    构成诽谤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诽谤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

  • 在我国网上诽谤他人怎么定罪
  • 微博人身攻击可以起诉吗?
  • 网络暴力严重,是否应该实名制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