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泄露该向哪个部门举报
时间:2024-03-27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身份证、家庭住址、个人电话号码等等都有可能会被他人出卖泄露,一旦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被别人泄露后,有些人知道泄露者是谁,就打算找人进行举报来帮助自己去维权。那么,个人信息泄露该向哪个部门举报?手心律师网小编给你提供一些意见。
个人信息泄露应向哪个部门举报?
个人信息泄露的维权方式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遭遇个人信息泄露的公民有权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立即删除相关信息或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此外,个人还可以向以下部门进行投诉举报:- 公安部门- 互联网管理部门- 工商部门- 消费者协会- 行业管理部门- 相关机构同时,消费者还可以依据《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手段进一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例如要求侵权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
买房时个人信息泄露的处理方式
根据2009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七)》,侵犯公民信息罪首次被规定。该罪行包括两个罪名:一是“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二是“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这一规定的背后原因是个人基础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属于个人秘密,是公民基本权利之一,不允许非法获取、非法营利或私自交易公民个人信息。如果行为人明知不能公开、泄露或用作其他用途,却仍出售或非法公开、泄露、提供给他人,并且情节严重,有可能构成犯罪,将追究其刑事责任。个人信息具有以下特征:(1) 与公民个人直接相关,能够反映公民的局部或整体特点,例如出生日期、指纹等。(2) 具有法律保护价值,承载了公民的个体特征和各项权利。如果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或获取,将导致公民时刻处于可能遭受侵害的危险状态。(3) 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不以信息所有人的请求为前提。除非基于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需要或信息所有人的意愿,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无权泄露、获取其个人信息。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可供参考。然而,近年来公民信息的泄露现象普遍存在,网络上出现了公开售卖各类公民个人信息的广告,甚至出现了专门搜集、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专业户”,对公民个人隐私及人身、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利用刑罚手段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是必要的。然而,刑罚手段并不适用于所有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的行为,而是有其特殊的适用范围。值得注意的是,即将于3月15日开始施行的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保密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不得泄露、出售或非法提供给他人。经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或丢失。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网络维权的困难与法律保障
网络购物的便利性与缺陷,以及法律保障的重要性与具体措施。网络购物虽然给人们带来了购物的便利,但也存在缺陷,容易引起纠纷。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出了多项法律保障措施,如三倍赔偿、个人信息保护、七天无理由退货以及消费者维权诉讼的举证责任倒置等,以保护消费者
-
网络骚扰电话一天了可以报警吗
网络骚扰电话的问题。个人或单位使用“呼死你”软件进行骚扰是违法行为,严重影响他人正常生活。遭遇骚扰可选择报警或起诉,但维权困难,因证据难以获取和被告身份难以确定。骚扰电话不构成犯罪,但如果含有威胁恐吓或敲诈内容则可能构成犯罪行为。同时,《治安管理处罚
-
网络犯罪的特点
网络犯罪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网络犯罪主体多元化、年轻化,方式智能化、专业化,对象广泛,手段多样,且具有高互动性和隐蔽性。随着社会的网络化,网络犯罪案件数量不断上升,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文章将初步探讨网络犯罪防控对策。
-
网络犯罪种类
网络犯罪的两种主要类型。一是计算机网络上实施的犯罪,包括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袭击网站、在线传播计算机病毒等行为。二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犯罪,包括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等多种犯罪行为。文章全面介绍了网络犯罪的形式和种类,提醒
-
利用网络电话骚扰他人是否违法?
-
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需要哪些证据谁来证明
-
别人拿我的身份证能干什么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