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域名侵权行为是指将他人的知名商标、商号或其他商业标志抢先注册为域名,而并不使用该域名。抢注者注册域名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敲诈”权利人,收取赎金。
根据《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第五条的规定,认定驰名商标应满足以下条件:
在认定驰名商标时,首先应考虑其在中国是否构成驰名商标,并且应注意,各地评选出的地区或行业知名商标、著名商标不应作为驰名商标在域名注册争议中受到保护。驰名商标应是公众范围更广泛知晓的商标。
1、非驰名商标的侵权认定:
如果涉及的商标不是驰名商标,则需要考虑以下前提条件:使用该商标的商品或服务以及使用该域名的网站的经营业务是否与使用商标的商品或服务相同或类似,是否会引起消费者的混淆和误认。在域名注册中,要求严格区分每一个字母和符号的变化,因此域名与域名之间不存在相似问题。在判断域名侵权时,对于域名与商标相似,足以造成误认的问题也应慎重考虑。如果域名与非驰名商标的中文文字、英文字母、汉语拼音相同或发音相同,根据查明的具体事实,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认的情况下,应认定为侵权。
2、商标侵权的认定:
在处理域名注册与商标冲突案件时,很难通过商标或域名使用的商品或服务是否相同或类似来判断是否构成商标侵权。域名注册可能属于不同的商品或服务类别,与域名注册相同或类似的商品或服务也可能不同。问题的关键在于商标的知名度。如果商标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将其注册为域名可能会导致消费者混淆,从而可能构成商标侵权。同时,还需要考虑使用该域名的网站的实际商业行为,因为注册域名只是进入互联网的一个步骤,本身并不是一种商品或服务,注册域名的真正目的是通过域名进入互联网,利用互联网这一特殊工具从事商业活动或其他活动。
网络侵权案件的物证及其重要性。网络侵权行为的责任主体包括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网络用户,主要侵犯名誉、隐私、肖像和财产权等民事权益。处理网络侵权需要有充分的物证,但数字化技术使得网络证据认定困难。网络侵权区别于传统侵权,包括认定难度、侵权主体、后果、司法管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针对域名、通用网址、无线网址以及短信网址的侵权行为处理办法。作为相关的争议解决机构,解决不同种类的网络地址抢注争议,维护网络环境的公正与秩序。
网络知识产权网络知识产权就是由数字网络发展引起的或与其相关的各种知识产权。著作权包括版权和邻接权,工业产权包括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商号等。而网络知识产权除了传统知识产权的内涵外,又包括数据库,计算机软件,多媒体,网络域名,数字化作品
为正确审理案件,准确适用法律,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出台了《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第七条第一款明确了审理此类纠纷所依据的实体法规范:“人民法院在审理域名纠纷案件中,对符合本解释第四条规定的情形,依照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