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网络侵权 > 其他网络侵权 > 网络著作权间接侵权

网络著作权间接侵权

时间:2024-09-06 浏览: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8956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著作权侵权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在涉及网络著作权侵权的民事纠纷中,越来越多的权利人把矛头直指网络服务提供者。但是确实是这样的吗?网络著作权间接侵权又是怎样的呢?针对这个问题,相信好多人是不清楚的,同时也是比较关心的,那么接下来,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知识,如果遇到这样的事件,对相关内容有不太清楚的地方,可以阅读下面文章,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网络著作权间接侵权及其构成要件

一、网络著作权间接侵权

1.网络著作权的间接侵权主要发生在中间商身上。中间商通过提供链接方便广大网民下载受网络著作权保护的资源,网民下载了就是直接侵权,而提供网络链接的中间商就是间接侵权。

网络著作权的间接侵权是指,中间商没有实施受网络著作权专有权利控制的特定行为,但故意引诱他人实施“直接侵权”,或在明知或应知他人即将或正在实施“直接侵权”时提供实质性帮助,以及特定情况下“直接侵权”的准备或扩大其侵权后果的行为。

2.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23条的规定,链接提供者构成间接侵权须满足以下构成要件:

1)、存在软件用户的直接侵权行为;

2)、软件供应商对于用户的直接侵权行为起到了教唆、引诱或实质性帮助作用;

3)、软件提供商存在主观过错,即明知或应知。这实际上等同于同侵权行为,下载链接的人与提供连接的中间商形成共同侵权,应依法承担共同侵权的民事责任。

关于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的认定

一、侵权认定的前提

任何侵权行为的认定都是建立在权属确定的基础上。因此,权属的证明成为侵权认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涉及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网络环境下作品的构成要件

根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条的规定,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其构成要件包括独创性和可复制性。就独创性而言,只要某作品是作者独立完成的,不是从他人作品中抄袭而来,即可认为具有独创性。至于可复制性,作品通过网络传播出去,实质上是作品不断被复制的过程。

(2)网络环境下作品著作权人的确定问题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11条的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因此,确认网络环境下作品的著作权人的关键是作品作者的确定,而作者身份的确定又与作者署名方式密切相关。在网络环境下,作者应慎重选择署名方式,注意加强自身的著作权保护意识。

二、侵权行为的构成

我国《著作权法》对著作权侵权行为从未有过明确的法律定义。著作权作为一项知识产权是一种绝对权,著作权人是权利主体,其他任何人都负有不得非法干涉和侵害权利人所享有的专有权的义务,违反了此种不作为义务,便构成了对著作权人权益的侵害。

对于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我们可以简单地定义为“未经著作权人及相关权利人许可,通过网络行使权利人专有使用权的不法行为”。其构成要件有两个:一是擅自通过网络行使了著作权人及相关权利人的专有权或侵害了其他利益;二是行为违法。如果行为人擅自行使了权利人的某项权利,但此种使用行为是法律所准许的,如合理使用行为或法定许可行为,那么其行为并不构成侵权。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网络维权的困难与法律保障

    网络购物的便利性与缺陷,以及法律保障的重要性与具体措施。网络购物虽然给人们带来了购物的便利,但也存在缺陷,容易引起纠纷。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出了多项法律保障措施,如三倍赔偿、个人信息保护、七天无理由退货以及消费者维权诉讼的举证责任倒置等,以保护消费者

  • 网络骚扰电话一天了可以报警吗

    网络骚扰电话的问题。个人或单位使用“呼死你”软件进行骚扰是违法行为,严重影响他人正常生活。遭遇骚扰可选择报警或起诉,但维权困难,因证据难以获取和被告身份难以确定。骚扰电话不构成犯罪,但如果含有威胁恐吓或敲诈内容则可能构成犯罪行为。同时,《治安管理处罚

  • 网络犯罪的特点

    网络犯罪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网络犯罪主体多元化、年轻化,方式智能化、专业化,对象广泛,手段多样,且具有高互动性和隐蔽性。随着社会的网络化,网络犯罪案件数量不断上升,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文章将初步探讨网络犯罪防控对策。

  • 用网络的素材拼起来的算侵权吗

    网络素材拼接是否构成侵权的问题。侵权需承担民事责任,包括未经许可发表、使用他人作品等行为。著作权保护主体包括作者、法人、非法人单位等。网络素材拼接如未获原作者许可,可能构成侵权,需依法确定著作权人。

  • 某酱公司短视频配乐涉嫌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是否构成侵权?
  • 网络犯罪种类
  • 利用网络电话骚扰他人是否违法?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