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因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销售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销售者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生产者也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供货者的,销售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据以上规定,销售者只有存在下面两种过错时,才承担产品责任:
(1)由于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即产品缺陷的存在是由于销售者的过错造成的。销售者的过错一般包括积极作为和不积极作为致使产品存在缺陷的情形。
(2)销售者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供货者的,销售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说明销售者有过错,未能严格把好进货关,销售的是不能明确生产者的产品,因此其承担的是因不能确定缺陷产品生产者的赔偿责任。
在实践中,产品责任纠纷主要有:
(1)产品生产者责任纠纷,是指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人身、财产遭受损害,产品的生产者(即为流通目的而加工、制作产品的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所引发的纠纷。
(2)产品销售者责任纠纷,是指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人身、财产遭受损害,产品的销售者(实施使产品流通的行为的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所引发的纠纷。
(3)产品运输者责任纠纷,是指因产品的运输者的过错导致产品存在缺陷而致他人人身、财产遭受损害时,其依法应当承担相应责任所引发的纠纷。
(4)产品仓储者责任纠纷,是指因产品的仓储者的过错导致产品存在缺陷而至他人人身、财产遭受损害时,其依法应当承担相应责任所引发的纠纷。
根据我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和侵权行为法的一般原理,产品责任的抗辩事由有:
1、未将产品投入流通。产品投入流通指任何形式的出售、出租、抵押、出质、典当等交易行为。如产品仍处于生产、仓储阶段,则不属投入流通。
2、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如果产品的缺陷是在流通过程中,由于销售者或运输者、仓储者的过错引起的,此时应由销售或运输者、仓储者负责。这一抗辩事由所免除的是生产者的最终责任而不是外部责任,即受害者仍有权请求生产者赔偿,而生产者仍应赔偿,然后再向最终的责任者追偿。
3、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存在。
4、时效抗辩。因产品存在缺陷致人损害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自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之时起计算,但自缺陷产品交付最初用户和消费者起满10年,请求权消灭,尚未超过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
5、使用者的过错。如果损害的发生是由于使用者的过错引起的,如超过安全使用期仍使用产品,不按照规定的用途和注意事项使用产品等,则生产者、销售者不承担赔偿责任。
产品质量责任及其相关的法律规定。产品责任涉及生产者和销售者因产品缺陷造成损害需承担的赔偿责任,具体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产品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其中对于违法行为性质和后果的严重程度,会有不同的责任追究方式。
中国法律规定的衣服质量不达标处理方式。当消费者购买的衣服质量不达标时,可以要求经营者退货,费用由经营者承担。如果产品存在缺陷导致损害,消费者可以向生产者或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在赔偿后有权向相关责任方追偿。同时,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
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相关条例。明确加强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保护用户和消费者的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性。规定了生产者及销售者的责任、义务和规定,包括产品标准、禁止生产和销售的产品、产品标识等要求。同时,对质量管理和监督的政府职责、表彰和奖励机制也进
出口产品责任保险(Export Product Liability Insurance)
出口产品责任保险的相关内容。该保险旨在承保生产者或销售者因其产品存在缺陷导致的法律赔偿责任,包括产品制造者责任和销售者责任。其目的是保护生产者和销售者免受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法律责任,为出口商提供经济风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