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侵权责任是指生产者或销售者因产品存在缺陷而导致他人人身伤害或除缺陷产品之外的其他财产损害时所应承担的赔偿责任。在审判实践中,当缺陷产品导致买受人受损时,买受人与产品销售者或制造者之间通常存在合同关系,双方是合同关系的债权人和债务人。因此,在缺陷产品造成损害后,加害人与受害人之间会产生两种赔偿法律关系:一是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二是违约损害赔偿法律关系。这两种责任的竞合表现在以下几种形式:
例如,某建筑机械厂与某建筑公司签订了一份购销塔吊的合同。合同约定了货款的支付方式和质量要求。在实际履行中,机械厂按约履行了交付及安装调试义务,建筑公司也支付了部分货款。然而,建筑公司未及时付清余款。后来,塔吊在使用过程中因质量问题造成人员伤亡,引发了纠纷。在这种情况下,机械厂可能存在违约问题,而建筑公司可能存在侵权问题。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性质不同。对于合同纠纷而言,机械厂已履行了合同义务,建筑公司已接收并使用了塔吊,且在法定期限内未提出质量异议,因此建筑公司应及时付清货款,否则构成违约。而建筑公司因使用塔吊造成人身伤亡的损失,则可以通过侵权诉讼解决,而不应将侵权损害赔偿作为一个抗辩或反诉提起。解决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问题,是准确适用法律、正确审理案件的关键。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规定,因一方当事人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或财产权益时,受损害方有权选择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因此,在产品质量违约责任和产品侵权责任竞合的情况下,受害人对于赔偿请求权享有选择权。在实际操作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在审判实践中,以下几种情况下当事人可以选择侵权诉讼:
除了以上三种情况外,其他由缺陷产品导致的损害,受害人可以选择侵权诉因或违约诉因向法院提起诉讼。加害人对此无选择权,也无拒绝选择的权力。如果受害人选择不明或未选择诉因,法院应根据受害人有利的原则进行裁判,以帮助受害人获得有效的司法救济,保护其合法利益。
销售合同的各项条款,包括产品购买细节、质量检验标准、付款方式、交货方式及时间地点、产品接收及检验、违约责任以及其他条件。双方约定了具体的产品名称、规格、价格、数量,明确了质量标准、尺寸要求、包装要求以及交货方式等,并规定了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和赔偿标准
产品质量责任的认定方式,主要包括默示担保条件、明示担保条件以及产品缺陷三个方面。默示担保条件依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来认定责任;明示担保条件则是生产者明确的产品标准作为认定依据;产品缺陷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即使产品
我国《著作权法》下盗版行为是否构成侵权的问题。盗版行为侵犯了著作权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包括复制权、发行权等。盗版行为可能面临制止、消除侵权后果、赔偿损失等法律手段,甚至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因此,社会各界应加强对盗版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共同维护正版市场的发
违反产品质量义务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三种。同时,以违反默示担保、明示担保和产品质量缺陷作为承担产品责任的依据。具体探讨了违约责任的构成条件和承担方式,包括瑕疵担保责任和对用户、消费者的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