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环境罪的主体资格要求是指能够构成该罪的主体条件。一般主体指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该罪。同时,单位也可以成为该罪的主体。
污染环境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和客观要件。
1. 放射性废物:主要包括放射性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放射性废水是指超过国家规定限值的放射性核素含量的液体废弃物,包括核燃料前处理、核燃料后处理和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机构排出的废水。放射性废气是指超过国家规定限值的放射性核素含量的气体废弃物,包括核燃料生产和核设施运行中产生的废气。放射性固体废物是指超过国家规定限值的放射性核素含量的固体废弃物,包括从含铀矿石提取铀的过程中产生的废矿渣和各种器物。
2. 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指带有病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废物,包括污水、污物、粪便等。
3. 有毒物质:指对机体产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损害机体,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包括无机毒物和有机毒物。
4. 其他危险废物:指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列出的或根据国家规定的鉴别标准和方法认定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污染环境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和大气排放危险废物,造成环境污染,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
1. 违反国家规定:指违反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以及国务院制定的相关行政法规、行政措施、发布的决定或命令。
2. 排放、倾倒和处置行为:排放是指把各种危险废物排入土地、水体、大气的行为,包括泵出、溢出、泄出、喷出、倒出等;倾倒是指通过船舶、航空器、平台或其他载运工具向土地、水体、大气倾卸危险废物的行为;处置是指以焚烧、填埋或其他改变危险废物属性的方式处理危险废物或将其置于特定场所或设施并不再取回的行为。
3. 严重污染环境:不要求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只要严重污染环境即可构成该罪。
污染环境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刑法修正案八》对该罪的主观要件做了修改,从过错责任原则演变为带有严格责任性质的过错推定原则,从过失犯到承认存在间接故意的主观方面。
环境污染纠纷的举证责任及相关法规。规定污染者需承担侵权责任,需证明其行为与损害无关或符合法律规定的免责条件。以远安市化工厂超标排放为例,介绍了应对措施和法律责任。受害者可通过举报维护权益,并要求赔偿。具体赔偿金额需视情况而定,我国尚未明确规定相关赔偿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和赔偿原则。环境侵权作为新型侵权行为,因高度工业技术缺陷导致,采用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并立的二元化归责体系。赔偿原则方面,应坚持全部赔偿与限制赔偿相结合,并适度运用惩罚性原则。由于现代工业生产排污具有高度危险性和涉及复杂的科
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及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的作用。文章从解释论角度考察,对《民法通则》第124条和《环境保护法》第41条第1款的不同理解导致了对环境侵权行为构成要件及归责原则的分歧。文章指出,《民法通则》中的规定主要解决法律适用问题,应适用环保法
污染环境罪的故意方面规定,包括主观罪过形式、污染环境结果的认定以及重大环境事故污染罪的构成。文章指出,污染环境罪的主观罪过形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对污染环境行为造成的危险状态能够预见。同时,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侵犯了国家、单位和公民的环境权益,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