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以下情形应被认定为“严重污染环境”:
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的。
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三吨以上的。
非法排放含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严重危害环境、损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超过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法律授权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三倍以上的。
私设暗管或者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等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的。
两年内曾因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受过两次以上行政处罚,又实施前列行为的。
致使乡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取水中断十二小时以上的。
致使基本农田、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五亩以上,其他农用地十亩以上,其他土地二十亩以上基本功能丧失或者遭受永久性破坏的。
致使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死亡五十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死亡二千五百株以上的。
致使公私财产损失三十万元以上的。
致使疏散、转移群众五千人以上的。
致使三十人以上中毒的。
致使三人以上轻伤、轻度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致使一人以上重伤、中度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其他严重污染环境的情形。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和环境监管失职罪都属于结果犯,即由于行为人的行为导致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并且在主观上都包含有过失的罪过形式,个别情况下也可能存在故意形态,但主要是间接故意。两罪的主要区别如下: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客体是国家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的管理制度,属于破坏环境资料的犯罪。而环境监管失职罪侵犯的客体则为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正常管理活动,属于渎职犯罪。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其他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行为。而环境监管失职罪表现为环境保护部门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严重不负责任,从而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这种严重不负责任主要体现为滥用职权和玩忽职守、不尽职责的行为。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或单位,对自然人作为本罪的主体没有限制条件;而环境监管失职罪的主体是负责环境保护监管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单位不构成该罪的主体。
犯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如何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政府及农业部门应提供指导,帮助农民科学种植和养殖;并在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支持环境保护工作,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同时,指导农民科学处置农业废弃物,并鼓励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以保障农民利益。
人身伤害事故索赔时效的法律规定。根据新的《民法典》,不同情况下诉讼时效有所不同。在一般情况下,受伤者需按《民法通则》规定的时间提起诉讼。但在特殊领域如产品缺陷和环境污染导致的人身伤害赔偿,诉讼时效有特别规定,时间更长。需注意,《民法通则》将于底失效,
新环保法的五大亮点,包括建立公共检测预警机制以应对大气污染,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保护生态资源,扩大环境公益诉讼主体以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按日计罚无上限提高违法成本,以及明确政府管理职责并加强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这些新举措旨在集全社会之力共同保护环境。
环境污染行为的法律处罚标准和依据。针对不同行为,如渣土处置造成大气污染、饮食服务业违规排放油烟、城区内露天烧烤食品等,文章详细列举了相应的法律规定和处罚措施。这些规定包括罚款、责令停工整顿、限期治理或停业等。文章旨在通过法律手段对环境污染行为进行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