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特殊侵权 > 污染环境侵权 > 环境侵权诉讼的法律规定

环境侵权诉讼的法律规定

时间:2024-03-02 浏览: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9603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工业污染、雾霾等污染屡见不鲜,环境侵权的案件也越发增多。那么,如果遇到环境侵权,管辖的范围如何划分呢?接下来,手心律师网小编就为您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欢迎阅读。

环境侵权诉讼的法律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2月9日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将于2015年6月3日起施行。

第一条 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无论污染者是否有过错,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如果污染者以排污符合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为由主张不承担责任,人民法院将不予支持。

对于污染者不承担责任或减轻责任的情况,适用相关环境保护单行法的规定,如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如果相关环境保护单行法没有规定,将适用侵权责任法的规定。

第二条 两个以上污染者共同实施污染行为造成损害

如果两个以上污染者共同实施污染行为造成损害,并且被侵权人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八条规定请求污染者承担连带责任,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三条 两个以上污染者分别实施污染行为造成同一损害

如果两个以上污染者分别实施污染行为造成同一损害,并且每一个污染者的污染行为都足以造成全部损害,被侵权人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十一条规定请求污染者承担连带责任,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如果两个以上污染者分别实施污染行为造成同一损害,但每一个污染者的污染行为都不足以造成全部损害,被侵权人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十二条规定请求污染者承担责任,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如果两个以上污染者分别实施污染行为造成同一损害,其中部分污染者的污染行为足以造成全部损害,而其他部分污染者的污染行为只造成部分损害,被侵权人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十一条规定请求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的污染者与其他污染者就共同造成的损害部分承担连带责任,并对全部损害承担责任,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四条 确定污染者承担责任的因素

对于两个以上污染者污染环境的情况,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危害性,以及是否拥有排污许可证、是否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否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等因素来确定污染者承担的责任大小。

第五条 诉讼请求的受理

如果被侵权人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分别或同时起诉污染者和第三人,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如果被侵权人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人民法院应当根据第三人的过错程度确定其相应的赔偿责任。如果污染者以第三人的过错污染环境造成损害为由主张不承担责任或减轻责任,人民法院将不予支持。

第六条 证据要求

被侵权人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五条规定请求赔偿的,应当提供以下事实的证据材料:

(一) 污染者排放了污染物;

(二) 被侵权人的损害;

(三) 污染者排放的污染物或其次生污染物与损害之间具有关联性。

第七条 污染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如果污染者举证证明以下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污染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一) 排放的污染物没有造成该损害的可能;

(二) 排放的可造成该损害的污染物未到达该损害发生地;

(三) 该损害于排放污染物之前已经发生;

(四) 其他可以认定污染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情形。

第八条 专门性问题的解决

对于查明环境污染案件事实的专门性问题,可以委托具备相关资格的司法鉴定机构出具鉴定意见,或者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推荐的机构出具检验报告、检测报告、评估报告或监测数据。

第九条 专门知识的人出庭提供意见

当事人申请通知一至两名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意见或污染物认定、损害结果、因果关系等专业问题提出意见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如果当事人未申请,但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也可以进行释明。

在法庭上提出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的意见,经当事人质证,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第十条 环境污染事件调查报告等的使用

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或其委托的机构出具的环境污染事件调查报告、检验报告、检测报告、评估报告或监测数据等,经当事人质证,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第十一条 证据保全

对于突发性或持续时间较短的环境污染行为,在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规定申请证据保全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

第十二条 采取保全措施

如果被申请人具有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的情形之一,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或第一百零一条规定申请保全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责令被申请人立即停止侵害行为或采取污染防治措施。

第十三条 民事责任的判定

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被侵权人的诉讼请求和具体案情,合理判定污染者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第十四条 环境修复责任

如果被侵权人请求恢复原状,人民法院可以依法裁判污染者承担环境修复责任,并同时确定被告不履行环境修复义务时应当承担的环境修复费用。

如果污染者在生效裁判确定的期限内未履行环境修复义务,人民法院可以委托其他人进行环境修复,所需费用由污染者承担。

第十五条 合理费用的赔偿

如果被侵权人因防止污染扩大、消除污染而支出合理费用,以及因污染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身损害的赔偿请求,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六条 弄虚作假的认定

以下情形应当认定为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的弄虚作假:

(一)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明知委托人提供的材料虚假而出具严重失实的评价文件;

(二) 环境监测机构或从事环境监测设备维护、运营的机构故意隐瞒委托人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事实;

(三) 从事防治污染设施维护、运营的机构故意不运行或不正常运行环境监测设备或防治污染设施;

(四) 在环境服务活动中有其他弄虚作假的情形。

第十七条 时效期间的适用

如果被侵权人提起诉讼,请求污染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不受环境保护法第六十六条规定的时效期间的限制。

第十八条 适用范围

本解释适用于审理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损害的民事案件,但法律和司法解释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另有规定的除外。

本解释不适用于相邻污染侵害纠纷、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受污染损害发生的纠纷。

第十九条 追溯适用

本解释施行后,人民法院尚未审结的一审、二审案件适用本解释规定。本解释施行前已经作出生效裁判的案件,本解释施行后依法再审的,不适用本解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一、环境侵权法院取证

    环境侵权案件中法院如何认定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关联性。环境侵权案件的证据收集主体广泛,包括当事人、律师、行政执法机关等。在环境侵权案件中,我国实行“差别待遇”的举证责任原则,原告应收集有关开发建设、排污、污染物浓度和数量等证据,被告应收集不产生、未

  • 言语激怒导致打架的责任

    言语激怒导致打架的责任问题。我国法律规定,实施打人行为的人承担责任,若双方参与打斗,双方均需承担责任。同时,对于殴打他人或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将受到法律处罚,包括拘留和罚款。此外,还涉及到民事侵权和刑事责任的问题,如赔偿医疗费和护理费等合理费用,

  • 电镀厂环境污染罪的处罚方法

    电镀厂因环境污染所犯的罪行及其处罚方法。违反排放规定的电镀厂将面临有期徒刑和罚款,自首可减轻处罚。环境污染事故分为四个等级,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处罚标准。在环境污染纠纷处理中,原告无需承担举证责任,诉讼时效从知道或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之日起算,由侵权行

  • 污染环境侵权案件中污染者的证据责任

    污染环境侵权案件中污染者的证据责任。根据现行法律和规定,原告需证明污染行为和损害存在,被告需证明污染行为与损害结果无因果关系。污染者需积极取证,包括现场拍照、调查损害原因,并提供科学结论支持其观点。同时,当事人有附随义务,应及时报告污染者并配合取证。

  • 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举证责任谁承担
  • 环境污染侵权案件分析
  • 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有效性问题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